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写在第42个世界环境日之际


打造“天蓝地绿水净人和”美丽绵阳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3-06-05  发稿编辑:景秀丽

今天是第42个世界环境日。国家环境保护部确定今年“六·五”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为“同呼吸 共奋斗”,旨在倡导在一片蓝天下生活、呼吸的每一个公民都应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切实履行好呵护环境的责任。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人居环境改善,一幅“天蓝、地绿、水净、人和”的美丽画卷已跃然市民眼前。

环境质量有效改善

徜徉于涪滨路,仿佛置身于一片绿海之中;路两边及隔离带的绿化带像一条条绿色长廊,给人以“车在绿中行、人在画中游”的绿色生态景观感;路旁是碧波万顷的三江湖,江面上成群的红嘴鸥悠闲飞翔,惬意之感油然而生……

涪滨路的生态环境仅是我市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改善人居环境的一个缩影。按照《绵阳生态市建设规划》,我市以改善环境质量、保障群众健康、维护环境安全为目标,突出抓好治污减排、饮用水源地保护等重点,扎实推进了生态建设,有效改善了环境质量。

小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是关乎百姓民生的大事,去年以来,我市以平政河整治为重点,扎实开展全市小流域水环境整治,力争实现“一年变样、两年变清、三年变美”。如今,平政河水一天比一天清澈,放眼望去,河面波光粼粼,垂柳倒映在清澈的水中,呈现出一幅美丽的绿色画卷。

“天天天蓝”曾经是市民的美好梦想。今年全市禁烧秸秆,让这一梦想得到了实现。数据显示,4月下旬至5月底,绵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标率为100%。市民杨萌说:“每天起床后能呼吸到新鲜空气,抬头能看见蓝天白云,这样好的生活环境,需要大家共同呵护。”

大街小巷干净整洁

如今,漫步在绵阳的大街小巷,你会惊喜地发现,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区主次干道、背街小巷越来越干净、整洁、通畅,游园、休闲广场遍布在城市的各个地方,原本凹凸不平的背街小巷得到了硬化,农贸市场管理得到了规范……提起绵阳的变化,70岁的张大爷如数家珍:“城市知名度、美誉度、宜居度和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市民生活环境悄然发生着变化。”

小巷虽小,却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近年来,为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我市投资数百万元对市区背街小巷进行改造,如今在城区不少大街小巷,满眼尽是清爽、整洁。

在御营坝二社区,提起背街小巷改造提升工程,一家制衣店的韩女士直说好。“政府通过背街小巷改造工程,为我们硬化了道路、架设了路灯、改善了农贸市场购物环境……现在我们这儿的巷子,比以前好走多了。这都是政府为群众办的好事啊!”

人民公园一直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在公园里转了一圈,整洁、优雅的环境让人心旷神怡。在公园散步、休闲的市民不少,大都是一副乐陶陶的神色。62岁的杨洪涛说:“绵阳变得越来越美丽,美丽绵阳需要我们共同呵护。”

城市噪声得到控制

扰民的噪声一直是城市环境的一大公害。记者来到城区商业区,发现“高调”的音响声听不见了。在步行街,不少店铺虽安装了音响,可没有对着道路“吼叫”了。在翠花街一家服装店买衣服的刘大姐说:“如今,城市中心的购物环境很好,没有音响扰民的现象。”

在临园路东段,由于地处闹市,这一带有不少经营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大型店面,然而这些通讯店没有一家利用音响招揽生意,店内环境舒适、整洁、安静。从山东济南来绵出差的杜林杰说,走在绵阳的大街小巷很难听到如雷贯耳的音响声,说明这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在不断提升,这也说明绵阳创建文明城市成果斐然。

在涪城路、长虹大道、一环路等车辆密集路段,虽然来来往往的车辆众多,但很难听到喇叭声。居民冯东军说,随着机动车辆的迅速增长,在很多城市汽车鸣笛的声音已成了城市的主要噪声之一,而这种现象在绵阳却难以见到,市民都在为绵阳的人居环境改善作出自己的努力。

据市环保局监测显示,城区声环境功能质量较好,白天、夜间统计结果全部达标;交通干线两侧声环境功能区白天平均等效声级达标且无超标时段,夜间平均等效声级值与过去相比有明显下降,绵阳也因此变得更加宜居。(刘鑫)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