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升旗仪式暨开馆侧记


见证不可战胜的“中国力量”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3-05-10  发稿编辑:景秀丽

昨(9)日,市委、市政府在位于北川曲山镇任家坪的“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广场上举行升旗仪式,向在地震中不幸罹难的同胞们,向为夺取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伟大胜利英勇献身的烈士们,表达深切的思念。

9时许,震后首批进入绵阳灾区的救援队伍代表、援建人员代表与绵阳、北川干部群众汇聚在一起,静静等待五星红旗升起的那一刻。

9时30分,国旗护卫队战士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登上升旗台,紧握在手中的五星红旗映红了他们的脸。雄壮的国歌响起,在场的所有人注视着缓缓升起的五星红旗,随着音乐高声合唱。

这一刻,不少人的眼眶噙满泪水,因为亲人的永别、同胞的罹难;这一刻,不少人心潮澎湃,因为那一座座拔地而起的秀美新城,因为那一张张重新绽放的笑脸,因为那一股股感恩奋进的力量……

国歌唱毕,五星红旗同时升至旗杆顶端,在广场上空迎风飘扬。“敬礼娃娃”郎铮、抗震救灾中火线提拔的唐祖华、灾难中坚强不屈的创业“明星”龚兴兰……一个个熟悉的身影汇聚到国旗下,“我们将时刻铭记党的恩情和全国人民的无私大爱,自强不息、奋勇前行,为灾区发展振兴贡献力量!”

庄严的升旗仪式结束后,“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正式免费对外开放。

纪念馆主体建筑名为“裂缝”,寓意 “将灾难时刻闪电般定格在大地之间,留给后人永恒的记忆”。其主题陈展《山川永纪》分为序厅,旷世巨灾、破坏惨重,万众一心、抗震救灾,科学重建、创造奇迹,伟大精神、时代丰碑和尾厅6个部分。

进入展区,仿佛时空倒转。山崩地裂、飞石滚落、大地颤抖的情景,通过光影、动静结合的手法,真实再现,带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和震撼。

走进抗震救灾展厅,一座倾斜断裂的拱门,象征失去的家园和曾经的美好。大体量的不规则墙体,寓意着地震造成的巨大破坏,它与缝隙中救援人员紧张忙碌的身影形成强烈对比,既使观众联想到救援过程的异常艰难,又突出了抗震救灾中那些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

“震撼!”来绵阳探亲的辽宁人沈正均在参观时感叹,“亲身感受一下,才真正明白灾区人民有多么坚强、救援者有多么伟大,向他们致敬!”

当观众从“重建之门”进入纪念馆二层,心情立即从悲伤中挣脱出来,豁然开朗:丰碑式浮雕墙、《从悲壮走向豪迈》的巨幅国画与鲜艳的五星红旗,及珍贵的视频资料,带领观众重温恢复重建那段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它与《胜利属于英雄的中国人民》的大幅油画,将整个展览推向高潮。

尾厅,一棵硕大的“生命之树”的抽象雕塑与序厅中的主题丰碑雕塑,遥相呼应。而全景画《再还人间锦绣巴蜀》则把中华民族战胜大灾难,重建的美丽巴蜀再度呈现在人们眼前。

“想看一看,但又害怕勾起伤心事。”年过六旬的任家坪人陈蓉抱着几个月大的孙女,在馆外徘徊了好一阵子,才决定进馆参观。参观完后,她说:“之所以还是决定进去看一看,是因为经历了大灾大难后,我更加坚强。看完后,我也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灾难,总是以历史的进步作为补偿。五年来,绵阳人民穿越灾难,无畏前行;五年来,绵阳灾区脱胎换骨,豪迈新生!

透过“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我们见证了不可战胜的“中国力量”,更加坚定了走“中国道路”的信心和决心。展望未来,我们对实现“中国梦”满怀期待!(张琨)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