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市慈善总会、市红十字会为芦山灾区募捐侧记


每一分钱都在阳光下运行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3-04-27  发稿编辑:景秀丽

4月20日,雅安芦山发生地震后,市慈善总会、市红十字会积极行动,第一时间发出倡议,广大党员干部和社会各方积极捐款捐物支援灾区。据初步统计,截至4月26日,市慈善总会接收捐款772.3万元,接收捐物价值165.1万元;市红十字会接收捐款429万元,接收捐物价值47.2万元。

“依法有序募捐好每一分钱,让每一分钱都在阳光下运行,监管好每一分钱,让捐款捐物者放心。”这是市慈善总会、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共同心声。

第一时间发出倡议,依法募捐每一分钱

雅安芦山7.0级地震发生后,经历过“5·12”汶川特大地震的市慈善总会、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闻灾情而动,陆续赶往办公室,收集灾情、震源、震级,开通了咨询和热线电话,回答群众的咨询,第一时间联合发出向地震灾区募捐倡议,依法募捐每一分钱。

他们实行了“8+4”的工作制度,早上提前1小时上班,下午推迟3小时下班,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市红十字会公布了募捐银行账户,除了在银行、宾馆、超市等设置固定募捐箱外,还在文化广场、百盛广场等四个广场摆放捐款箱;市慈善总会公布了银行账户,在火炬广场等设置捐款箱,宣传以现金、必需物资为主的灾区需求,加大街面巡查和劝导,做到依法有序捐款捐物。

工作不花一分钱捐款,一分不少全用到灾区

每天每个募捐箱,都有三个以上的志愿者和工作人员开箱,分别点清钱物,交到财务做账存入银行专户,开据财政专用发票,对发票财政实行销户制度;每天下午3时,所有捐款捐物全部统计、入账、网上公示,上报省红十字协会。这是市红十字会的捐款捐物流程。近年来,市红十字会积极开展“三救”(救灾、救助、救护)“三献”(捐献造血干细胞、遗体捐献、器官捐献)活动,取得明显成效。

“工作上我们不会花一分捐款钱,每一分钱全是公开透明,让每一分钱全用到灾区。”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林桦告诉记者,“前天有个市民捐了几盒双黄连口服液,用一个塑料袋提来,我们一支不少全部送到灾区,有货物接受单位的回执单为证。”

每笔捐款捐物都开据财政领取的发票,由捐赠者、两个工作人员分别签字、加盖公章,一式三联,第一联给捐赠者,第二联单位记账,第三联返回市财政局票据中心。每天下午4点,要把当天和头天4点后的捐款存入指定银行的专用账户管理,每笔钱物都在网上过细公示。所有的捐款,不提一分钱的工作经费,运行的工作经费全是财政解决。这是市慈善总会的捐款流程。近年来,市慈善总会多渠道筹募善款,实施了一大批项目,惠及了一大批群众,同时我市被表彰为“第二届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五星级城市”。

“有47笔共61.9万元的银行汇票,全是没留名的人捐赠。昨天,我们从下午1点忙到晚上11点,才全部清理出来,一分不少全部公示。”市慈善总会办公室副主任赵勇告诉记者。

市慈善总会、市红十字会负责人表示,所有捐款,他们会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安排,根据捐赠者的意愿和灾区灾后重建规划,及时协调省红十字会、省慈善总会、灾区政府有关部门和组织,把捐款全部用到灾区恢复重建,同时加强捐款落地建设、跟踪问效,让捐赠者明明白白。

货物随接受单走,捐赠的物资已经全部及时送到灾区的芦山县和宝兴县。记者看了灾区接受回执单后一目了然。

知恩感恩自觉行动,彰显城市文明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市是汶川特大地震捐款捐物的受益者,在灾后重建中,全市通过红十字会援助重建项目687个、金额达8.42亿元,通过慈善总会援助重建项目153个、金额达5.5亿元。

知恩感恩变成了一种自觉行动,涌动一座爱心城市,体现了文明城市的一种精神。

倡议发出后,第一位捐款者是两位老者,地震发生不久他们便来到市慈善总会,一人捐了一百元钱,没有留下姓名就走了。

一位经历唐山大地震、汶川特大地震的幸存者捐出200元,还代朋友捐500元。他深情地说:“没有爱心,就没有我今天的生命。”

火炬广场,跳坝坝舞的敬跃平老人发动所有舞友,两次捐款5100元。

颗颗爱心汇成爱的海洋。目前,全市红十字会系统接收各界捐款429万元、物资价值47.2万元;市、县两级慈善总会接收各界捐款772.3万元、捐物价值165.1万元。

“知恩感恩在绵阳蔚然成风。芦山地震发生后,广大市民积极行动,依法有序捐款捐物,体现了文明城市的文明水平。大家视灾区人民为亲人,把灾区的事当作自己的事,体现了一座城市的爱心。”市慈善总会秘书长周志勇坦言。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绵阳这座全国文明城市,到处体现了‘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标志着市民的素质在提高,文明程度在提升。”市红十字会副会长唐中秋感触颇深地说。(任小昌)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