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国城市文明指数测评已迫在眉睫,如果测评名次仍排在倒数5位,我市将被取消“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当此之时,每个责任市民,都应当紧张起来,为“升位保牌”而战。
众所周知,历经十六年矢志不移地追逐,我市于2011年拿到了“全国文明城市”的“金牌”。然而,牌子还没捂热就遭遇当头一瓢冷水:在去年底公布的全国城市文明指数测评中,我市在全国50个文明城市中位列第47位、排名倒数第四,被中央文明办通报提醒。按全国文明城市动态管理规定,如果今年测评仍排在后5位,将被拿掉全国文明城市的牌子。辛辛苦苦奋斗了十六年,如果到头来欢喜几天,这让每个市民都会心有不甘。
然而,心情归心情。现状是:据绵阳调查队3月下旬进行的城市文明指数首次模拟测评显示,我市在公共环境、公共秩序、公益活动、公共关系以及食品安全、志愿服务活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仍不少。类似备受诟病的“中国式”过路、车辆乱停乱放占用人行道等现象十分普遍。照这样的“状态”发展下去,真有把脸丢到家门口的危险。
文明城市建设,我市不缺经验。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是“不到位”:思想认识不到位、整改落实不到位、督促检查不到位、办法措施不到位。归根结底,是没有紧张起来:政府在积极推动,市民没有紧张起来;城内一片火热,城外没有紧张起来;公共场所新风扑面,小区没有紧张起来……
没有紧张起来,是思想上的倦怠、行动上的迟缓、措施上的马虎,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看客心态作祟,是缺乏现代公民意识的表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是人类文明的最高境界。我们建设文明城市,终极目的,是为了提升城市幸福感、增进人民的福祉。因此,它是“面子”问题,但又不仅仅是“面子”,它寄寓着我们对城市发展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大家共同的梦。因此,只有每一个人紧张起来,才会急中凝心、急中生智、急中聚力,高标准做好迎检测评工作。
在文明城市“保牌”的征程上,我们曾马失前蹄、跌过一跤。这一仗,我们无论如何要紧张起来,痛定思痛,知耻后勇,以最好的状态、最优的成绩,交出一份满意答卷。(绵阳日报评论员)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