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先烈、踏青赏花……清明小长假期间,广大市民游人慎终追远,选择扫墓祭祀、春游踏青的游客叠加,形成出游高峰。近郊游、乡村游等短线旅游备受欢迎,赏花主题游持续火热。据统计,清明小长假期间,我市接待游客40.67万人,同比增长24.68%;实现收入1.36亿元,同比增长53.19%。
祭祀先烈,缅怀先贤——红色旅游受青睐
“一束鲜花敬先烈,豪情万丈永不灭”……清明节当天,南山烈士陵园内的烈士纪念碑前来了一群群游人。轻声细语、脚步缓慢的他们将一束束鲜花放在了肃穆的纪念碑前,并为烈士们斟上了“豪情酒”,三鞠躬过后,他们又安静地离去。
“这些都是自发前来缅怀先烈的游客。”南山烈士陵园内管理人员介绍说,清明节期间,每天都有数百名市民前来祭扫。记者看到,烈士墓和烈士纪念碑前,摆满了鲜花。
除了缅怀先烈,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红色旅游产品也受到游客青睐。人民公园内的邓稼先纪念园、游仙科学家公园、绵阳科技馆等景区景点,每天的游客接待量都在“刷新”。其中,我市红色旅游与科技旅游的重要载体之一的绵阳科技馆,在清明小长假期间的游客接待量更是比平常多了30%。
纵观整个清明小长假,我市红色旅游发挥出了积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寓教于乐,成为了今年清明小长假期间重要的旅游主题之一。
踏青,赏花,看民俗——乡村旅游真好耍
经过清明前后几场小雨的冲洗,山清水秀的绵阳变得更加清秀宜人,成为远近游人首选的踏青之地。在北川,有的游客直奔药王谷沉醉辛夷花海,有的登上九皇山寻求徒手逮猎的刺激,有的结伴寻龙山参加“斗地主”、“抓壮丁”传统民俗活动……众多游客直呼,绵阳乡村旅游太好耍了!
在安县,以花荄“花城果乡”、界牌“香草天空”、黄土“阳光菜地”、乐兴“猕猴桃走廊”、雎水“春社踩桥”为载体的特色乡村旅游,让游客见证了新农村的新变化。
在游仙,艳丽的桃花林下,气氛热烈的“西蜀相亲节”以及“桃花会”等活动让游人放松了身心;在涪城,以体验互动为主题的“帐篷节”,让游客在“居住山野、彻夜不归”的氛围中,融入大自然。
“整体联动,各具特色,是清明小长假期间我市乡村旅游最大的特点。”据市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清明小长假期间,我市乡村旅游“扛起”了旅游市场的“大旗”,城市周边的“两带一山”(绵江乡村旅游带、辽安路乡村旅游带、游仙老龙山)乡村旅游火爆非凡,游客如织。数据显示,清明小长假期间,各地乡村旅游胜地接待游客超过10万,收入同比增长30%。
自助、自驾游火热——精品线路受追捧
今年元旦起,绵阳取消了部分二级公路收费,这对自驾游客是一个利好的消息。与此同时,我市提前准备,在清明小长假期间,推出多条自驾游精品线路,尽可能满足游客的需求。
据悉,我市推出了包括九环东线旅游线路(李白故居-李白纪念馆-窦圌山-佛爷洞-药王谷-九皇山)、大爱羌城线路(北川新县城-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寻龙山)、温泉休闲度假旅游线路等在内的多条自驾游精品线路,吸引了西安、汉中、成都、德阳、广元、重庆等地自驾游客。
自驾游的火爆也直接带动沿线景区、景点的旅游收入增加。其中,江油窦圌山、李白纪念馆和九皇山等景区景点的游客接待量同比增长近3成;梓潼七曲山大庙景区3天接待游客14000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57.8万元的成绩,走在了各大景区、景点的前列。(任远)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