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雷锋,学的是精神,见的是行动。共青团绵阳市委成立市青年志愿者协会8年来,创新服务模式,完善志愿服务机制,团结引导全市广大青年志愿者积极投身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拓展志愿服务内涵,大力弘扬雷锋精神,着力打造专业化、品牌化的志愿服务。目前,我市共有注册志愿者16万人。
创新模式
社区服务长足进展
团市委充分发挥区域中心城市社会资源优势,通过自愿报名、活动招募、分类建档、跟踪培养等形式,切实加强社区志愿者的招募与管理。目前,在市青年志愿者协会的集中指导下,每年活跃在全市各社区志愿服务站的志愿者达数万人。
为延伸推广志愿服务,各级团组织以各类服务阵地为依托,按照“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便于参与、乐于参与”的原则,在定期组织志愿者到社区开展访贫问苦、公益宣传、社区清洁等志愿服务活动,让社区群众享受零距离的志愿服务的同时,着力打造文明、环保、安全社区。
完善机制
孵化中心引领活动
去年12月,在团市委的精心组织和筹划下,市青年社会组织孵化服务中心成立。该中心以“服务青年社会组织,引领志愿服务活动”为宗旨,积极搭建青年志愿服务交流平台、能力建设平台、信息分享及资源整合平台、项目合作及公益理念传播平台,开展各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
按照运行方案,中心实行理事会管理制,绵阳市青年志愿者协会是理事长单位。绵阳市内依法注册或有正式主管部门的民间公益性社会组织、有一年以上公益经历的公益性组织、经业务指导部门或中心理事会同意吸收的非机构公益人或非盈利性社会组织均可申请加入。目前,已有一元爱心协会、雷锋志愿站、为乐公益等42家青年社会组织入驻孵化中心。
丰富内涵
志愿服务形式多样
在普遍开展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和服务重大活动、重要会议、大型文体赛事等志愿服务活动的基础上,团市委还进一步丰富志愿服务活动内涵,创新活动形式,组织开展“我爱绵阳,绿色出行——235在行动”系列活动,通过市民健步活动、健康骑行体验、绿色出行之星评选、公共便民自行车推广等方式,倡导广大市民“2公里步行、3公里骑车、5公里公交、远距离文明驾驶”的低碳生活理念。
着力打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品牌。自2003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在我市实施以来,我市共接收了来自山东、河北等高校志愿者近900人。团市委还牵头制定了志愿者参与应急处置方案,并纳入政府应急反应体系,各县市区均建立了应急志愿服务队伍。(唐尧 梁耀予)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