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全市机关单位积极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改进文风有关规定


“接地气”改出好文风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3-02-06  发稿编辑:景秀丽

新年伊始,一批即将上马的市政工程项目先修什么?怎么修最好?对于这些问题,没有发“红头文件”,而是把一个个项目在市级新闻媒体上公示出来,恳请广大市民网友提供宝贵意见和建议。

精简会议和文件,让工作深入群众——这是我市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改进文风有关规定的一个缩影。

见闻

讲话捞“干货”文件“少而精”

岁末年初,一股股清新的文风扑面而来——

在刚刚结束的省“两会”上,驻绵省政协委员、绵阳代表团代表提交的提案、议案内容篇幅不长却言简意赅,且条条直指“要害”,件件反映民意。

在全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陆续召开的年终总结大会上,高度重视、亲自过问等带有吹拍与自我表功意味的“空话”、“套话”很少听到,更多的是说问题的“真话”、紧贴实际的“实话”。

在各大报刊版面上和电视新闻栏目中,长篇大论少了,现场特写多了;会议报道少了,民生新闻多了;领导活动少了,百姓声音多了……精短鲜活成为新闻媒体的主打风格。不少市民网民纷纷表示:这样的新闻才真正“让文字沾上露珠”。

“讲话捞‘干货’,文件简报‘少而精’”,对于近期的变化,一名机关干部感到十分欣喜。他说,领导讲话都紧紧围绕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和具体问题来展开,让人能在会上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而文件简报的精简,让大家有更多时间实实在在地开展工作,而不再把时间浪费在以“文件”落实“文件”的过程中。

观点

“接地气”才能改出好文风

怎样改文风才能“改”出实效?各界人士一致认为:一定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真实掌握基层社会情况,了解群众在想什么、在干什么、在说什么。要树立群众观点,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善于汲取智慧,汲取营养,真正把群众的创新创造反映到文风中来,使文稿“接地气”,充满活力和激情。

“文风问题实质上是党风问题,也是对人民群众的情感问题。”市委党校一位教授认为,保持党的先进性、践行党的宗旨,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善于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准确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讲清楚党的政策如何顺应群众的期盼,就是要用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语言来组织群众、动员群众,真正使党的主张变为实现群众利益的行动。

“文章冗长,空话连篇,谁写谁看,写谁谁看,不写不看。”一位企业老总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他认为,改进文风,就是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把党委、政府的思想理念和决策部署用群众的语言表达出来,做到言之有物,准确朴实。“鲜明生动的文章才是大家喜闻乐见的。”

市民

清新的文风让人倍感亲切

“公文表达和官方表态当然有其特殊性,需要严谨而得体,但这并不意味着总是要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那些诸如高度重视、亲自过问等正确的废话。”中学教师陈先生认为,真正受欢迎的表达方式,一定是饱含感情又言之有物的。

“一些干部为什么喜欢说空话套话,写官样文章?就是因为不接地气,对现实问题不了解,平时工作不扎实,心里没底,只好扯起官话套话的幌子,试图蒙混过关。”市民王女士直言,近段时间,领导干部不念稿、不表功、多说问题等新变化让人欣喜,希望能一直保持下去。

“清新的文风让人倍感亲切,而这一切都来源于实践。”网友“浩子”认为,这几天全市上下改文风的实践充分证明:只有树立群众观点,增强群众感情,深入基层一线,认真调查研究,才能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张琨)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