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城区坚持以社会建设促进社会管理的工作思路,着力完善基层社会管理服务体系,不断创新基层社会服务“四化”管理模式新机制,夯实了社会管理工作。
社区设施“标准化”。今年以来,涪城区着力完善社区管理基础设施,通过区财政投入、特殊党费援建等方式,解决了12个社区的办公用房、公益性用房、服务用房等硬件设施,全区各社区建立了集便民服务、综合服务、社区教育、社区活动和办公会议功能为一体的标准化社区服务站,为居民提供便捷高效的“一站式”综合服务。
社区管理“数字化”。涪城区在朝阳街道试行自行研发的“社会事务综合服务系统”软件,建立社区数字管理平台。该软件将社区房屋、人口、公共资源等信息分类为4个主要目录和37个子目录,有效实现社会治安、劳动就业、民政计生、便民服务等47项服务信息的“全面覆盖、动态跟踪、联通共享、查询统计”的综合管理。目前,金菊街社区、新华社区、剑门路西社区已完成基础数据录入,为深化社区“五零”工作法、实现“五零”工作目标奠定了基础。
社区服务“网格化”。涪城区在朝阳、城北等街道推行“一网多格、一格多员、一员多能”的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整合街道、社区、辖区单位等管理资源,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将辖区划分为若干网格,在每个网格都设置一名网格管理员、一名网格监督员、一名矛盾纠纷协调员、一名信息采集员和一名群众事务代办员,形成了“网中有格、按格定岗、人在格中,事在网中”的社区服务管理新格局。制定完善了社区网格管理的信息采集、报送、反馈、责任首问、限时办理、投诉倒查等机制。
社区机制“精细化”。涪城区在社区机制的建立中力求精细化,积极探索社区党支部、居委会、监督委员会、综合服务站的“三委一站”工作新机制,各社区做到“社区标识、机构匾牌、人员胸牌、社区用房、综合服务站”的风格“五统一”和“社区党务居务公开、社区规章制度、社区印章格式和管理、社区用房布局和功能设置、社区资金和资产管理、社区工作人员队伍”“六规范”;加强专业化社工队伍建设,鼓励194名社区干部参加了社工师资格考试;加强社区服务志愿者队伍建设,截至目前全区已共计建立志愿者服务队伍3000余个,完善了志愿服务工作站职责、制度和办公设施,形成了志愿者招募、志愿服务等级、志愿者服务队伍建立和管理等良性机制。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