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罗强在市级新闻媒体调研时强调:服务大局 关注民生 办群众喜爱的一流报台。图为调研现场。(蒲滔 摄)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强调,实现“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必须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必须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绵阳历届市委、市政府和全市广大党员干部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扎实做好群众工作,推动了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和群众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奠定了改革发展的坚实物质基础和共同思想基础。在抗震救灾伟大斗争和灾后重建伟大实践中,广大党员干部大力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坚持生命至上、安民为要、民生优先,和人民群众一道生死与共、共克时艰,夺取了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伟大胜利,进一步密切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丰富了党的群众工作的实践经验。今年以来,我们大力开展网络问政,狠抓城市公交发展、农贸市场建设、保障性住房推进,深入开展领导包案化解信访积案,都是为了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让广大群众受益。
当前,绵阳正处于新一轮发展的黄金时期,也处于“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关键时期。我们前进的道路上,既面临许多发展机遇,也还有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尤其是改革发展中的矛盾问题依然突出,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各种因素错综复杂,利益分配调整中的新矛盾不断产生,灾后重建的一些遗留问题尚未完全解决,我们的工作与群众的期待还有差距。我们一定要看到,群众工作涉及千家万户,不仅是发展问题、民生问题,更是政治问题、社会问题。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始终保持继往开来的使命感、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不进则退的危机感、敢于担当的责任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群众工作,增强群众工作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提高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绵阳在科学发展轨道上不断跨越提升。
一、增进群众感情,满怀爱民之心
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只有满怀爱民之心,把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作为本质要求,把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贯穿于各项事业发展全过程,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才能更好地带领广大群众共谋发展、共创和谐。一要有感恩之心。人民群众是我们执政的“木之本”、“水之源”。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也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各级领导干部应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对群众永远心存敬畏、心存感激,感情上贴近群众,凡事都想着群众,用工作回报群众,始终站在群众的立场上想问题、办事情。二要有诚挚之心。领导干部都是从群众中成长起来的,都是普通群众的一员。绝不能离开了养育自己的土地就忘了根,更不能因为走上了领导岗位就忘了本。各级领导干部应摆正自己的位置,自觉地植根群众、融入群众,保持同群众的血肉联系。要多同普通群众、基层干部、先进模范、专家学者交朋友,在为他们服务、向他们学习的过程中锤炼党性、磨砺品质、弘扬正气,树立良好形象。三要有利民之心。群众在你心中有多重,你在群众心中就会有多重。各级领导干部应心里始终想着群众,事事处处把群众利益摆在首位,时时刻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恪尽为民之责,多办利民之事
“富一方百姓、保一方平安”,是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的政治责任。正确把握和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坚定不移加快发展,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当前群众工作的核心和关键,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根基。
一要抓发展办大事。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战略,走科技立市、工业兴市路子,集中力量办好打基础、利长远、增后劲、惠民生的大事,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以建设绵阳科技城为抓手,把工业做大、把产业做强,加快发展“2+4”优势产业,抓好承接产业转移和招商引资工作,构建具有区域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要按照“产城一体”要求,加快城南新区、城西新区、科教创新区等城市新区建设,配套建设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宜居、宜业、宜商的现代城市。要深入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推动村镇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规划相互衔接,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
二要抓民生做好事。民生连民心,民心聚民力。要把建设民生政府、发展民生经济作为本职工作,强化政府保障改善民生的职能,通过加大民生投入,注重发展民生经济,向群众提供更多更优的公共产品和服务。要把解决民生之急、排除民生之忧作为基本职责,坚持实施十项民生工程,努力解决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民生难题。特别是群众对党委政府工作的感受,往往是那些涉及他们切身利益的“小事”。要从农贸市场、群众出行、环境治理、安居房建设等群众最急切、最盼望的事抓起,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要把助民增收致富、实现人民富裕幸福作为主要目标,把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发挥好,把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产业培育好,带领人民群众逐步过上低碳绿色富裕的现代生活。
三要抓信访解难事。信访工作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是群众对党员干部的信任,是对党的执政能力的期待。做好信访工作,重在基层、要在一线,关键在面对面。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在化解矛盾上多下功夫,经常性带着信访问题深入基层,面对面解疑释惑,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对群众合情合理合法又能够解决的诉求,要立即解决;对合情合理但没有法律和政策依据的,能解决的尽量从帮扶角度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也要耐心细致做好解释工作;对不合法不合理的,要教育引导信访人在法律框架下解决问题,疏导群众情绪,真正做到“群众有话,我们耐心听你说;群众有事,我们认真给你办”。同时,对于个别通过违法上访意图换取不正当利益的,要依法处理。
三、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能力
正确方式方法是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保障。群众工作的重点在基层一线,关键看干部作风,成效在方式方法。我们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对群众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不断提高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
一要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主动深入群众。做好群众工作,必须贴近群众、走进群众、融入群众。要坚持面向群众转变作风,坚持工作重心下移,主动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要把基层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基础阵地,建立机关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制度,通过“挂包帮”、“各级干部进社区进村庄”、“警民亲”等活动,“干部下访”、“领导接访”、各类热线等载体,组织动员广大党员干部拿出更多时间和精力,到一线去掌握社情民意、把握群众诉求,到矛盾多的地方去解决实际问题,在服务群众的实践中增进同群众的感情,不断提高与群众打交道的能力、贴近和依靠群众的能力、准确把握群众心理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要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教育引导群众。要善于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向群众深入浅出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用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组织和动员群众、指导和推动工作。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时,要善于开展近距离、面对面的工作,与群众沟通情况、增进了解,用说服教育、耐心疏导的方法,争取理解和支持,力戒简单粗暴、强加于人。在化解矛盾的过程中,不仅干部要善于做工作,更要善于发动群众做工作。特别是要坚持群众满意的价值取向,作决策要学会换位思考,以首先办好群众的事情为底线,把工作效果交由群众来评判。上项目要看群众是不是能就业、能增收,征土地要看群众的基本补偿、养老保险是不是有保障,搞拆迁要看把群众换做自己是不是能接受,决不能简单地以个人意志代表群众意愿,干那种看起来好看但做起来民怨沸腾的事情。
三要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和矛盾化解工作,确保社会和谐。基层组织在群众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把城乡社区管理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切入点,加强社区平台建设,强化社区服务功能,广泛推行“五零工作法”,以社区和谐促进社会和谐。要完善农村基层治理机制,健全村委会、议事会和监委会,完善村民“一事一议”和村务公开制度,搭建起农民群众经常性参与村级事务的平台。要整合基层信访、维稳、综治、民政、司法等力量,形成群众工作合力,实现矛盾联调、问题联治、工作联动,真正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当地。
四要与时俱进创新工作方法,把网络问政作为非常现实有效的抓手。与时俱进是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前提。当前,我们正处于网络时代,网络丰富了新时期群众工作的内容。通过网络问政问需问计于民,把不经过过滤的最真实的群众情绪、群众诉求,把群众所急、所想、所盼、所愿掌握在各级党委政府决策层,通过我们的工作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就掌握了群众工作的主动权。我市开通网络问政以来,累计收到群众网络来信4263封,已办结3927封、办结率92.1%,一大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完善网络问政工作,把网络问政作为官民互动、上下沟通的桥梁,畅通群众诉求表达和民生求助渠道,确保广大群众话有处说、怨有处诉、难有处解、事有处办,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各级领导干部要主动收集网络舆情,主动关心社情民意,“一把手”要亲自研究并及时回复网民关注的热点问题,疏导群众情绪,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