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游仙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地处中国科技城——绵阳,现有营业网点48个,在岗员工366人,服务农村与城区覆盖范围占比分别为70%、30%。在1999年全国清理整顿各类基金会和2007年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浪潮中,为维护社会稳定、确保改革出门,该联社归并农村合作基金会政府贷款36132万元、打捆承贷辖内区级部门及23个镇乡11365万元,严重影响游仙联社各项监管指标,存贷比一度时期高达126%,保支付、保稳定工作不得不依托人行紧急再贷款、动用存款准备金、拆借全省兄弟联社资金解决。
10多年来,游仙联社负重前行,举步维艰,处置化解政府基金会债务成为联社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确保联社达到监管指标标准要求,更是保持联社可持续稳定发展的需要。该联社新一届班子自去年初履职以来,切实加强不良贷款化解进度。特别是在去年绵阳银监分局新任领导就任以来,深刻领悟去年“8.25”高风险化解工作会议精神,并按照银监分局的统一部署,在分局对口指导局领导和分管处室的督导帮助下,将处置化解政府基金会债务作为业务经营的重中之重工作,突出狠抓“不良化解”主心骨,并充分借助“8.25”会议东风,采取依托监管力量支持,协调区委、区政府处置基金会贷款;发动全区所有关系力量,全力推进不良资产化解工作,做到责任层层落实,步骤督促跟进等工作措施,全力加强基金会不良贷款化解,助推业务快速发展。通过近几年绵阳银监分局的有效监管和全区农信干部员工的辛勤努力,政府债务化解工作实现历史突破。截至2012年6月末,游仙区政府累欠联社贷款本息约11.25亿元(本金4.31亿元,利息6.94亿元),联社因此成为基金会债务“重灾单位”。
一是鉴于游仙区成立不久,连年财政赤字的实际,联社加强与政府沟通协调,区政府于2007年5月20日将沈家坝36.34亩行政办公用地土地产权过户给联社,并安排相关部门办理了该宗土地的所有权证(产权证号:绵城国土用〔2008〕05904#),为处置该宗抵债资产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是充分借助银监分局监管资源,多次专题汇报政府贷款清收化解工作,在银监当局定期向联社发送监管意见书,每半年向区人民政府发送《游仙区农村信用联社运行情况及建议的函》的有力支持下,区委区府出让基金会贷款质押物时(土地),按一定比例对逾期贷款结息8000万元。
三是在银监分局的强力推动下,协调区政府将原行政办公点土地36.34亩作价1.45亿元抵偿联社的贷款本金0.65亿元、利息0.35亿元,并归还平台公司贷款0.4亿元,目前该宗土地已进入拍卖阶段,预计年内可完成处置工作,各项指标将进一步优化。
四是在银监分局的精心指导下,联社与区政法委于今年5月,抽员成立农信社特别法庭,采取审执一体的不良债务化解措施,收到实效。相关工作开展两月来,现金收回不良贷款本金220万,预计本月内可再收回300万元。
游仙联社在监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帮助下,新一届班子率领全区农信社实现监管指标逐步提升、业务经营稳健发展、内部管理更加严密、经营效益节节攀升的可喜成绩,但距监管部门的期望值和联社奋斗目标,仍有不小的差距。联社将再接再厉,再鼓干劲,再添措施,在监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掀起基金会等不良贷款化解工作“攻坚战役”。同时,与区政府达成高度一致意向,由联社制定“政府基金会不良贷款化解方案”,并拟在今年8月份,由区委区府专题召开政府拖欠联社债务的化解处置会议,力争用1年半时间,落实不良化解意愿,加快基金会不良贷款化解工作。
一是拟抓住区委区政府在五里梁修建第二办公区的契机,协请相关部门配合,专门为联社在第二办公区为联社规划200余亩土地,抵偿不良贷款5亿元以上,加快化解政府基金会债务。
二是拟加强与区委区政府沟通,将部分乡镇有形资产,在满足当地政府行政办公的基础上,将部份闲置国有资产通过抵押、拍卖等方式转化为货币资金,归还贷款,助推基金会债务化解。
三是拟抓住区级单位在第二办公区集中办公契机,加强与政府协调,将财政局、林业局、税务局等单位的原址部份闲置资产用作抵偿,进一步消化基金会债务。
四是政府拟从每年节余区财政支出1000万元,用以归还联社基金会债务。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