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县域经济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2-04-22  发稿编辑:景秀丽

江油坚持廉洁重建

投资408.4亿元的1355个灾后重建项目的顺利完工,标志着江油市全面夺取了灾后重建的伟大胜利。该市坚持民生、产业优先的原则,科学编制了1355个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促发展的重建项目。先后整合河南援建资金、中央重建资金、社会资金共计6.7亿元建设了江油·河南工业园,提升了产业吸引力。将农房重建、村级阵地建设、新农村建设与产业发展结合,整合财政、农业、畜牧、国土、水务、林业、交通、农机等涉农项目资金5.1亿元,打造绵江产业带,建起了苏溪村万亩折耳根基地、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西屏国家级獭兔基地等,引进龙头企业14家、发展专合组织43个,产业带内农业年总产值达5亿多元。新安镇把土地整理项目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投资662万元,整理土地5000余亩,引进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建起了黑滩村万亩生态农业公园,得到国家级媒体、上级领导和当地百姓的肯定。
在对口援建工作开展以后,河南省与江油沟通与协作相结合,切实加强了河南援建资金项目的监管。援建中,对所有援建项目进行了10次专项大检查,确保了所有援建项目于2010年5月完工,比国家规定时间提前4个月,位居全省前列。重建中,江油市组织质量专项 “拉网”检查70余次,配合上三级检查100余次,共发现问题1200余个,发出整改通知178份,督促整改到位1050个。该市还充分发挥审计部门的职能作用,对关键环节、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全程介入、全程监管、跟踪审计。重建中,共组织审计人员2582人次,驻乡、定点、定项目开展审计16135人天,将“阳光重建、廉洁重建”工作落到实处。

涪城区项目建设带动投资稳定增长

在重大项目和产业发展规划上,涪城区坚持“‘两化’互动、产城园城一体”,完成“一港四园”的总规和每个园区的详规,构建起“1+4”现代产业体系和空间载体。其中“先行先试”的金家林总部经济试验区,已成为拉动该区经济增长的内驱动力,堪称全市“产城一体”规划建设的典范。在此基础上,该区还启动《科技城中小工业集中发展区规划》编制,目前已编制完成《起步区控制性详规》,覆盖了吴家镇、石塘镇、新皂镇、杨家镇四个乡镇约26.9平方公里,建成后将极大促进该区积极快速发展和城镇化水平大幅提升。

该区秉承“抓投资就是抓发展、抓项目就是抓落实”的理念,去年生产总值97.8亿元,增长17.3%,创十年来最大增幅;规模工业产值再次突破百亿,达到119亿元,增长39.2%;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56亿元,增长25%,总量居全市第一。今年,该区属地区生产总值将实现112.47亿元,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达167亿元,增长6%。当前,“规划项目产业投资攻坚年”正在该区深入实施。
 

据统计,该区今年续建和准备开工项目已达94个,资金76亿元,储备项目开工23个、资金34亿元,预计可完成投资110亿元。

平武县助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平武县在 “挂包帮”活动中,各级各部门整合项目资金,积极推进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大力扶持群众发展特色种、养殖业,推进农业产业发展,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目前,该县茶叶、核桃、中药材、工业原料林“四大特色”产业快速发展,畜牧、中蜂、魔芋、蚕桑、蔬菜、马铃薯“六大传统”产业巩固提升,引进了香叶尖茶业、银发中药材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基地规模不断扩大,农业效益显著提高,各帮扶部门带领群众着力打造生态休闲游、民俗风情游、灾区新貌游等特色旅游品牌,大力提升旅游接待水平,切实增加了人民群众的收入。该县地方税务局帮扶平通镇石坝村大力发展生猪养殖,去年,该村出栏生猪2880头,并指导群众新建农家乐、羌家乐3家;县人民法院为白马藏族乡亚者村建成了蔬菜基地130亩,支持群众发展山羊养殖1000余只;县民政局帮助土城藏族乡土城村群众大力发展种养殖业,全村共有182户群众发展养猪产业、100户群众发展养鸡产业,发展厚朴、黄柏、杜仲等山木药材1200余亩。

游仙区抓服务助推项目建设

游仙区围绕国家产业政策,结合区域“4+1”产业布局,积极支持东材、丰泰、兴事发、雅化、开磁等扎根型优势企业“做强”。通过帮助企业争取技改资金、搭建企业融资平台、引进战略合作伙伴等多种方式,激发企业投资潜力。全区今年将力争为区内中小企业新增担保融资贷款12亿元以上,30个工业项目完成投资23亿元以上。丰泰包装公司投资4.5亿元的一期项目已建成投产,预计今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利税1.5亿元。东材科技今年将有5大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达9亿元。雅化集团在启动建设工业园的同时,也将投资2亿元实施起爆器材系列产品扩能改造。

经济开发区南区是游仙两化互动、产城一体发展的前沿阵地,其投资总额占全区42%以上。园区党工委确立了突出拆迁安置“一个基础”,狠抓以道路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以保和富山为主的工业项目建设、以经开区投资服务中心等为主的行政服务设施建设“三个支撑”的工作思路,对园区重点工程及项目实施不间断跟踪服务和挂牌督办。全体机关干部喊响“奋战60天”口号,倒排工期定时限,对号入座领任务,确保4月底前园区骨干道路成型,投资近20亿元的12个重大项目开工,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2.6亿元。

盐亭县推进工业强县战略

去年,盐亭县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各项社会事业加速发展,经济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0.9亿元,增长14%,创盐亭历史发展新高。财政总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到位内资等4项指标的增速位居全市第一,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自营出口、农民人均纯收入等3项指标的增速排名全市第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排名全市第三。此外,规上工业增加值、技改投资、民营经济增加值和民营工业增加值等多项指标的增速都超过了全市平均水平。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政务中心投入使用,核心区内市政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全面建设,安置房建设强力推进,园区框架初步形成。入驻企业已达23家,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9亿元,工业增加值8亿元,挑起了全县工业经济的大梁。

“纵向提速、横向追赶、助跑摸高、加快发展”是盐亭县今年经济工作的基调。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工作目标83亿元,增长13%,奋斗目标84亿元,增长14%;财政总收入工作目标5亿元,增长21.7%,奋斗目标6亿元,增长4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工作目标20亿元,增长26%,奋斗目标21亿元,增长2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工作目标54亿元,增长1.7%,奋斗目标55.7亿元,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工作目标48.9亿元,增长17%,奋斗目标49.1亿元,增长17.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工作目标18689元,增长12%,奋斗目标18856元,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工作目标7580元,增长12%,奋斗目标7648元,增长13%。

安县打造川西北最美县城

围绕“川西北最秀美县城”定位,安县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按照“以河为轴、两岸开发”的思路,稳步实施“东扩西改”工程,深化经营城市理念,加快“水韵生态家园项目”建设,把县城建设成品位形象高雅、环境秩序优良、人气商气兴旺、活力魅力凸显的“生态滨水花城”。该县积极推进县城建设和园区发展有机对接,形成丰富的城市结构与活力节点,推动城市社会结构优化和功能完善。截至去年底,安县县城人口由搬迁时的1.8万增至6.5万,城区面积由2平方公里增至6.3平方公里。与此同时,安县以秀水、塔水、桑枣等中心城镇为重点,统筹推进其它乡镇的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工业重镇、农业示范镇和旅游名镇。

未来5年,安县新型城镇化将加快发展,县城面积力争拓展到15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15万,空间布局合理、环境宜人、特色鲜明的“生态滨水花城”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基础设施更加完备,形成以辽宁大道、辽安路、成青路、成兰铁路、成绵高速复线为主体框架的“四纵两横两环”交通经济大动脉;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县;生态县建设成效明显,实现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