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县域经济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2-04-08  发稿编辑:景秀丽

三台县:加快路网建设  促进交通发展
2011年,三台县累计完成交通投资5.43亿元,重点建设县乡道209公里、通村水泥路278公里。2012年,全县以加快建设“畅通三台”为目标,力争投资3.6亿元,建成县乡道93公里、通村公路140公里。

三台县全力配合县境内“4高、2快、1铁”建设,绵遂高速建成通车,绵阳绕城、成德南高速加快推进,绵西高速完成初勘,上解1.5亿元配合市上升级改造绵三绵盐快速通道2条87公里,绵遂铁路按绵铁办要求配合跟进。作为全县融入国家高速路网的先导工程—马望公路(新渡口大桥)加快推进,新渡口大桥及东岸连接线3.5公里建成并投入使用,潼川段1.6公里主体工程完工,北坝段2.54公里进入攻坚阶段,整个工程预计将于今年5月底前全线建成通车。

“大筑路、快修路、修好路”成为三台农村公路建设大会战的号角。仅“十一五”期间,新建、改建“十一五”通乡公路110.49公里、通村公路1462.56公里,完成投资5.51亿元。如今,修葺一新的小永路、三中路、建黄路、广利路、射观路、三百路……村道公路与国、省干线和县、乡道路相连结。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2782公里,全县63个镇乡、100%的建制村通公路,基本形成农村公路与境内主要干线公路干支相连、层次清晰、优势互补的交通网络体系。

据统计,三台县共有农村客运站18个、港湾式车站21个,招呼站289个,基本形成了“城乡一体、功能齐全、设施配套、服务完善、通行便捷”的道路运输格局。去年全县公路完成旅客周转量73107.62万人公里、货运周转量64412.16万吨公里。加快交通次枢纽建设,三台县路网全域提升,区域性交通次枢纽地位日益显现,引领三台快速融入成渝绵等中心城市,增强集聚发展能力。

安县:打造远程教育为民服务“大舞台”

安县围绕新农村建设目标,通过现代远程教育方式,突破时空限制,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及时便捷地对广大农村党员进行政治理论、政策法规、科技常识和致富本领等方面的教育培训。

与此同时,安县远程中心还与劳动就业部门联合,通过广泛收集各地区劳务用工信息,在第一时间及时、准确地掌握到最新的用工需求,进而结合需求开展培训,激发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热情。据了解,安县将有线电视频道作为远程教育“地网”的延伸,将“农业信息入户工程”的信息平台与远程教育平台进行捆绑,在全县339个终端接收站点公布了热线电话和建起了手机短信平台,100%的乡镇机关、社区、合作社、非公企业站点和30%的村级站点己接入互联网,实现“天网”与“地网”的有机结合,实现“一站多能”,党员群众依托远程教育站点关注农产品需求状况,查询农产品市场价格,寻找致富信息,拓宽致富渠道,搭建了高效快捷的网络平台。

梓潼县:“城乡融合”绘经济蓝图

2012年,梓潼县围绕把县城打造成为清爽精致、绿色生态、健康养生、宜居宜业的绵阳“后花园”目标,以做精做美县城集镇、做实做好城市管理、做活做强城市经营、做大做优服务产业为重点,大力实施“城乡相融”的发展战略。

总体性规划下,梓潼的城镇化在新城区建设和旧城区改造中徐徐展开,在每一项基础设施建设中逐见成效。随着西崖路西段道路、城北新区电力管网、天封巷、安寿巷道路、一号排洪渠南门市场段、文昌干道A、B、C、D段道路、先锋村道路及附属设施(一期)工程改造及1处垃圾中转站等一批项目的建成投入使用,梓潼城市建设档次和形象得到明显改观,城市服务功能明显增强。

城镇化效果最为明显的是新城市空间的出现。在梓潼县城北郊,城市新区已全面完成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梓潼中学、七一职中投入使用,政府集中办公区全面建成。由此,县城规划区面积达到24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达到6.3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高到30.5%。

城北新区直接连接七曲山风景区的格局体现了梓潼城镇化另一亮点。“梓潼要实现产城一体,景城一体发展。”县长周琳说。紧邻城北新区,梓潼正依托七曲山风景区和已开工建设的凤凰湖,打造景区和城市相融的养生休闲基地。目前,七曲山南山门改扩建、景观大道、旅游环山路等项目已经完工,游客接待及文化展示中心主体工程完工。去年,梓潼接待游客212万人,七曲山风景区实现旅游直接收入3279万元,成功创建为全国文明单位。龙年春节黄金周及二月大庙会,以七曲山风景区为龙头的梓潼旅游业同样赚了个盆满钵满。2012年,旅游产业成为梓潼经济高速发展新引擎。

平武县:倾力打造全国最大天麻产业基地

由于平武野生天麻资源丰富,具有得天独厚的生产优质天麻的生态环境和资源优势,自古以来,当地农民就有种植中药材的习惯,90年代中后期,平武全县25个乡镇近200个村1万余户农民种植,全县天麻发展到25万窝,产值1500万元,人工种植天麻一度时期成为当时群众增加收入的骨干产业。平武县依靠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抓住国家扶持产业发展千载良机,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把天麻产业确定为灾后农业产业发展的4大主导产业之一。该县制定了天麻产业发展规划,鼓励当地农民走“公司+合作社(协会)+农户”的天麻产业发展路子,创新机制,狠抓天麻产业发展,力争3年内全县种植优质天麻2000亩,年产优质天麻1000吨,年产值达2.6亿元,带领2万药农增收致富,让天麻产业成为千家万户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如今,平武县先后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西南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邀请专家来平考察、指导平武中药材基地标准化建设,开展了“平武天麻”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

为了加快天麻基地的建设,该县积极走出去,引进资金、技术、人才雄厚的企业进山开发天麻基地,积极走公司加合作社加农户的路子,带动全县药农积极种植天麻致富。四川银发资源开发集团公司与平武签订了启动平武中药材产业化发展的协议。该企业在平武设立四川泰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中药材种植、营销、生物制品研究开发等业务,投资3500余万元,在代坝村流转土地65亩,建设全国最大天麻驯化育种基地。该基地每年可驯化繁育3000亩商品天麻优良种子,以公司+科研+基地+协会的模式运行,集天麻驯化育种、产品研发、技术培训、资源展示、科普宣传和观光旅游为一体。目前,公司自建优质天麻示范基地100亩,发展天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7个,可实现销售收入近3000万元,带领药农人均增收2000元。为平武农业产业化树立一面当地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旗帜。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