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华南师范大学来到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开展第十二年的社会公益志愿服务。2008年至今,华南师范大学赴四川绵阳市三台县中新小学志愿服务团(以下简称“服务团”)成员累计达到178人,总服务时长超过2400小时,共开办暑期小学生素质拓展训练营3期,暑期乡村少年宫9期,累计招收学生1300余名,开展特色项目40余项,项目受益超过13000人,协助学校整理图书15000余册,设计和整理美术展览室、画室、体育器材室。
趣味课堂,师生共享校园情
服务团以暑期乡村少年宫形式开设芭蕾舞、中国舞、足球、橄榄球、篮球、手语、美术、手工等特色课程,课程着眼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文体修养,促进学生“艺、体、美”全面发展,丰富当地乡村儿童的假期生活,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芭蕾课上,小朋友们像小白天鹅一样伶俐地跳跃,精妙地滑行、优雅地旋转。篮球课上,运球灵活的身影在操场上格外引人注目。合唱课上,美妙的旋律伴随着童稚的声音,余音回荡。橄榄球课上,与同伴的配合让孩子们体验到团队竞技精神的可贵。手工课上,孩子们专注地捏着泥人,搓成圆,压成方,创造出他们眼中的海底世界……
技术下乡,“互联网+”助力红色教育
今年暑假,华师继续创新探索“三下乡”手机直播思政教育育人功能,队伍依托网络教育学院自主研发的手机直播技术,采用最新的移动开发技术以及强大的后台支持服务,草根化、实用化的应用前端,实现“1手机+1网络”(4G或Wifi)即可进行手机直播,技术先进,应用草根,共享资源,引领互动。
依托手机直播技术的创新性、及时性、互动性和融合性,队伍给中新小学的孩子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红色主题”合唱课,师生共唱《红星歌》。“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旋律激昂,艺术与红色巧妙结合,不仅能培育孩子们的艺术素养,同时也向年轻一代传播红色精神,完成了一堂丰富且有趣的思政课。同时,这也成为一种让外出务工的家长们及时观看到孩子教育的新渠道,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真正做到教育“零距离”。
文明创建,文化惠民凝聚精神力量
服务团于当地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群众的思想道德建设,提高生活幸福感,引导群众树立乐观、积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服务团走进社区中,开展广场舞教学活动,广场舞教学以音乐学院舞蹈专业队员为核心,以《火火的中国》《十送红军》《又见山里红》《军港之夜》等爱国主题歌曲为主要内容,在中新镇开设了多个广场舞活动点,每天傍晚同一时间开展广场舞教学活动,推广健身理念。
扶贫走访,爱心活动传递社会温情
在少年宫活动间隙,服务团在中新小学校领导的带领下,到家境相对困难的学生家里进行走访慰问。队员在家访中主要就生活及学习方面的问题与学生进行了交流,在谈话中引导学生发现个人爱好,寻找发展方向,树立人生理想,并赠送了爱心运动物品、爱心文具以及爱心图书,以鼓舞学生为梦启航,携梦前行。(严善良 何诗琪)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