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践行“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大力推进学校技能人才的培养,北川七一职中于2012年以绵阳市举办首届中职学生技能大赛为契机全面启动师生技能培训工程。
抱着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态度,学校成立了以分管副校长负责,实训处(2012年,2013年由教务处负责)具体落实的学生技能培训管理小组,组织了一批技术优异的专业老师,利用课余时间(包括大量的周末休息时间)分专业对学生进行培训,实训处先后组织了数车,普车,钳工,汽修,中餐摆台,中式铺床,电子装接工,维修电工,计算机平面设计,计算机操作员,会计电算化等专业的培训。在连续三年的培训和比赛中,七一职中均以团体总分第一的成绩勇夺“三连冠”。
在整个培训及比赛过程中,不仅展示出了我校师生的良好素质,更涌现出了一件件感人的事迹,让培训和比赛不再是简单的教学活动了,更多体现了一种温馨的师生情。
在指导老师中,有中途转专业的,也有刚刚从学校毕业当老师的,但他们都能够勇挑重任,敢于面对压力,牺牲个人休息时间,为学生,为学校,更为我们的职教发展,这本来就很值得颂扬。
学校的汽修教研组,本来教师人手不够,专业性又特强,能全职教学的就只有三个老师,他们承担着全校4个班的所有专业课教学工作,还要进行汽修两个方面的学生技能培训。其中罗俊老师,家里有个不到一岁的小孩,妻子无工作,学校无法提供临时住房,一家租住在学校外,全家所有的开支就全靠他一个人的工资收入,但他还是将大量的时间用于对学生的技能培训上了,对家庭的照顾甚少。同样情况的还有同组的王禄春老师,一个非专业出生的教师,每天与学生一同学习,一起进步,从早上7点开始,一直到晚上8点半。当然,辛苦的付出,总是有优异的回报的,今年两位老师及指导的5个学生以3个教师一等奖,4个学生一等奖,1个二等奖的成绩为学校集体的荣誉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工具钳工项目组的师生可堪称师生技能培训的楷模:指导教师刘忠菊调入该校之前是一位在小学任教的中学二级教师,并非职教专业教师出生。但一调入新学校,就将自己作了定位:要转型成为机械专业方面的老师。从2012年学校第一次参加绵阳市中职生技能大赛并借此全面对学生进行课余时间的技能培训开始,就勇挑重任,承担工具钳工学生技能的指导,与学生一起学习,由“教师不专业”(一位指导该校钳工培训的行业专家的话)到“已形成了一套比较好的培训方法”的专业教师。用刘老师自己的话说:“其间充满了挫败,历经了艰辛,承受了打击,也受过冷眼,但只要内心充满信念,就会出现奇迹和希望!”2012年第一次参加中职生技能大赛指导的3个学生就以1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的成绩名列全校参加比赛项目的前列。不负重望,在我校参加2013年绵阳市第二届中职生技能大赛时又以3名参赛学生全为一等奖的好成绩博得参评专家们的一致好评。由于自身是转行的非专业教师,从简单的理论到高难度的示范操作均要从头新学,并熟练掌握,高强度的练习,让这位身单力薄的老师的手臂突然病变,常常会疼痛不已,有时候痛得连筷子都拿不起,但一直担心有一天无法指导学生,无法成长成一位优秀的专业课教师的她,在市区里的几家医院就诊后(并没有完全治愈),又拿起了锉刀,继续培训学生,提升自己,以指导老师和参赛教师双重身份勇敢地参加了2014年绵阳市的中职师生技能大赛,并再一次以个人第一名,3名参赛学生均为一等奖的优异成绩为学校的“三连冠”做出了自己最大地贡献。在整个学生技能培训活动中,涌现出了大量的感人故事:“培训了学生,他们有了技术,能为社会多做点贡献,我也感到高兴”,这是一位每次都主动承担学生技能培训,却只参加过一次比赛的指导老师李长江发自内心的话,朴实但感人。还有那些与学生成为朋友,同吃同住,关心学生胜过关心自己孩子的中餐摆台专业的朱晓玲老师;身怀7个月身孕,除要去检查身体外,周末培训时由家人陪着也来指导学生的中式铺床专业老师邓丰;家住外县,孩子只有几个月大,从培训开始就没一次在周末回过家的维修电工专业老师赵华伟……正是因为这些感人故事一次一次地发生,学校的技能比赛的成绩稳重求进:2012、2013、2014年蝉联绵阳市中职学校师生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的第一名;2012、2013年参加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作品展分别荣获银奖和一等奖;2012年10月,专业课老师刘忠菊在创新杯全国机械类说课大赛中荣获国家二等奖、四川省一等奖; 2014年四川省教育厅主办的中职学生技能大赛中,学生荣获“中式铺床”二等奖1个、三等奖1个,“数控车工”三等奖3个的佳绩。
相信在所有老师们的刻苦钻研和默默奉献下,北川的职业教育会发展得更好,全体师生的职业教育梦一定会早日实现。(李权叶建聪)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