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日,位于川音绵阳艺术学院内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里,首届“汉羌山地村寨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学术研讨会在此举行。来自省内外的相关专家学者,以及绵阳、阿坝羌寨村落代表和省级非遗传承人等人,参加了研讨会。
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刘雷、焦虎三、陈晗 、张成绪等,围绕主题,从“汉羌山地村寨文化的现状与走向” 、“寨子里的人和事” 、“阿尔村巴夺寨的生计方式变迁” 、 “民族边地文化的尺度把握”、“新乡土文化生态系统的构建与城镇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据悉, “汉羌山地村寨”,是指处于川西丘陵与高海拔山区,主要由汉族与羌族构成的民族聚居村落。主要分布于绵阳的北川、平武,阿坝州的茂县、汶川、理县等区域,并辐射至四川松潘县、芦山县和陕西宁强县、凤县等地。由于历史原因,川西羌族曾是一个“腹背受敌”的族群,现在的羌族没有文字,其文化易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与冲击,特别是“5.12”汶川地震,让羌文化受损严重。为了保护和传承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羌文化,作为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的“汉羌山地村寨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课题应运而生,重点对羌文化遗产进行梳理与研究。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该课题组专家数次深入北川、理县、茂县、汶川、芦山等地进行15次田野调查。收集到茂县外迁羌民村寨现状,理县茂县羌族传统节日、北川石椅羌寨传统文化恢复状况等一手数据。共完成研究论文16篇,已刊发9篇,內容涉及羌族的囗头艺术、服饰、节庆文化、宗教信仰、音乐舞蹈、艺术等。茂县雅都乡九龙村作为该课题组的实践基地,已恢复了当地传统节日“厷戊节”,该节已申报成为茂县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特约记者 田明霞)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