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绵阳市人民医院强化“廉政文化”建设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2-08-12  发稿编辑:景秀丽

 

在绵阳市人民医院门诊大厅,滚动显示屏不断播出“不准索要或收取病人及家属的红包、廉洁奉公、遵纪守法、不以医谋私”的廉政警句。卫生局纪委书记王洪川向我们介绍说:“多年来,绵阳市人民医院将廉政文化建设作为 ‘特色处方’,推动医疗服务和全面建设水平不断提升。患者在‘廉政文化’的阳光下治病就医,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

那是一个让绵阳市人民医院院长王彦铭记忆犹新的情景。2009年,一位重病患者转院住进了人民医院,家属找到王彦铭院长硬要塞给他一个红包。面对患者家属渴求的目光,王彦铭的心被刺痛了。他知道,这位患者的医药费都是东拼西凑借来的。

院党委会上,王彦铭院长说:“收患者红包、开大处方、收医药回扣这些医疗腐败行为,已经成为败坏医德医风的‘疥疮’。如果让这种不良风气渗透到医院,不仅影响患者对我们医生的信赖,也将损害医院和老百姓的感情。”

那以后,医院网站开设了廉政专题网页、办起了院报,运用电脑、网络、手机等新兴传媒手段,深入开展廉政文化进班子、进科室、进班组、进岗位、进家庭活动,营造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医院每季度都会用飞信系统群发两三条廉政短信。最近的一条短信是“政治上要清醒,经济上要清楚,工作上要清明,作风上要清廉,生活上要清白。”

我们看到,医院每一位医生的办公桌上都摆放着一张廉政文化卡。在外科诊断室,我们看到大外科主任、党支部书记郑旭的办公桌上放着的廉政文化卡上写着“不收红包从我做起,不送红包从你做起。维护医学圣洁,拒收红包回扣”。

前来医院复查的患者谢应寿向我们讲了他在人民医院的治病经历。2011年初,在建筑工地打工时,谢应寿被钢材砸断了腿骨,家人抬着他来到人民医院,找到了骨科主治医师魏春林。为了能够早日康复,谢应寿给魏春林准备了一个红包,但两次都被拒绝。红包送不出去,谢应寿心情郁闷,他的亲戚找到魏春林哀求道:“您不收红包,我魏叔叔心里没底,担心他的腿没救了。”魏春林终于“收”下了红包。手术成功后,谢应寿收到了魏春林的一封信,信中不仅详细介绍了出院后的注意事项,还有那个“红包”。

在医院党政办,我查看了《医务人员上交红包、回扣登记簿》,我们看到这样一组数据:近年来,医院共有上千余人次拒收礼品礼金,6000余人次谢绝“感恩宴”,收到患者表扬信700余封、锦旗100多面。医院连续10年实现“零举报”、“零上访”,医院党委被上级表彰为“先进党委”。

院长王彦铭说得好,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近些年,医院党委大力推行办事公开,让各种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在人民医院,大事小情,不是哪位领导说了算,而是规章制度说了算。医院对选人用人、工程建设、药品采购等重要事项,先后制定出台廉政建设8大类48项具体制度规定。负责药品采购的副院长王永碧告诉我们,为了杜绝药品采购中的“暗箱操作”,医院着力打造“三道防线”:扩大主渠道采购比例;加强自主采购监管;健全制约机制,对重点岗位工作人员实行定期交流换岗。

为了根治医生滥开大处方的问题,人民医院率先推出《单病种限价收费制度》,对60个病种作出了最高限价承诺,使医院药品收费价格同比平均降幅达35%,单病种收费最低可达医院收费的一半,医院连续两年被上级评为“执行物价计量政策法规最佳单位”。我们在医院合理用药电子监察系统上看到,每个科室的用药情况和所有药品价格一目了然,药品监督员对各科室的用药情况及时监控,发现问题立即予以纠正。

作为城区医院,人民医院主动与120急救中心建立快速救援联动机制,积极参与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打造出一支快速反应的医疗保障劲旅。

2008年5月12日在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的特大地震,北川、安县受灾严重,绵阳城区震感强烈。灾情就是命令!人民医院立即启动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组织成立了临时抗震救灾指挥部,召开应急处理紧急会议,安排部署抗震救灾各项工作,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责任,全院紧急进入一级战备状态。危难时刻,大家不顾个人安危,冒着余震不断的危险,将420名住院病人安全转移到空旷地带,整个转移过程井然有序,无任何意外发生。面对这特大灾害给人民群众造成的重大伤亡,很多医护人员主动请缨要求奔赴灾区,为了争取时间,医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当即决定由副院长黄波带领一支抗震救灾医疗队(医护人员13名,两辆满载急救设备物资的救护车),直赴北川县,于12日晚9时左右到达重灾现场,展开紧急救援。此后,组建了5支医疗队(共计21人),轮番奔赴灾区参与救援,共接回伤员79人,为抢救伤病员生命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在抗震救灾期间,抗震救灾医疗队共救治灾区伤员510余人次,清创缝合500余次,收治灾民住院病人322人次,急诊手术110余次,抢救病人100余人次。这期间,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先进典型事迹:产科医师张英在地震发生时,没有慌乱,依然紧握手术刀,坚持做完了剖宫产手术;骨科护士长王晓君身怀六甲,依旧在抗震棚里的病床前往来穿梭 ;脑外科医师马玉健跪地清创、缝合、包扎了近30名伤员(人民日报、绵阳日报、绵阳晚报等媒体均有相关报道)。所有这些,都彰显了人民医院医务人员在灾难中忠实履行救死扶伤天职的大无畏气概。被当地人民群众誉为“生命的守护神”,受到中央领导的高度评价。

灾难发生后,工会和离退休支部立即设立了爱心捐赠处,有很多员工热情捐款捐物。全院共向灾区捐款39068元,衣物3000余件。

今年上半年,他们共发出病人综合满意度调查表3005份,回收3005份,平均满意度98.5%。收到锦旗10面、表扬感谢信9封。医务人员共上交难以拒收红包37人次,共计人民币31300元,全部由组织退还病人或交入病人住院费用中。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