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探索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0-05-07  发稿编辑:景秀丽

    心理学家认为创新思维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活动,它是一种综合能力,包括创造思维力,观察力,想象力,注意力,记忆力等智力因素和兴趣,动机,意志,进取心,好奇心等非智力因素以及动作、操作、组织协调能力,在诸多因素中创新性思维是核心,开发和培养儿童的创新思维涉及到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的影响和教育,以及儿童车身和主观因素,学科教学也是其中的主要渠道之一,单就语文学科而言,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为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进行了大胆地探索。

    一、 树立创新意识

    树立创造意识是创新思维培养前提,只有具备了创新意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才能从自发走向自觉,从盲目走向科学,从而发挥创新的主观能动性,为此,我根据语文学科特点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1、 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树立创新观念。老师在课堂上举办有关创新奥妙方面小型的专题讲座,设立创新专栏,刊出班级墙报等方法,使学生了解影响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和掌握培养创新能力的基本方法,知道历史上每一项发明创造,每一项技术突破,每一种新理论的出现,每一次经济迅速增长,以及每一种精神文明的进步,都是人类创新能力的成果,这样在心理上消除了学生对创新的神秘感和畏惧感,从而使它们了解创新的意义特征和创新思维的过程,自觉树立创新意识。

    2、 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勇于挑战的坚强意志。

    创新就是另避类径,对现有权威的挑战和质疑,因此必须在课堂和课余通过各种灵活多样的方式鼓励学生敢于提问,敢于质疑,敢于打破对权威的迷信,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创新就是对原有知识、观念的更新和发展,是在原有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因此难免会遇上这样那样的困难。这时,就需要鼓励学生不畏艰难,不怕失败,教育学生要有勇于挑战的坚强意志,在克服困难中增长才干强化自我创新能力。

    3、 加强思想教育,树立远大理想和抱负。一般说来,一个人的追求目标越高,他的个人才能发展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老师要积极运用课文中的内容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激励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确立强烈探求新知识的意识,具备良好的精神状态,为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撑。

    二、 营造创新氛围,引导学生创新

    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有序的学习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营造课堂教学民主是培养和形成创新思维的基本保证,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维,给他们充分的心理自由,创造宽松和谐有序的学习氛围,才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和有效途径,所谓宽松,自由,就是不对学生独特想法进行无谓批评或挑剔,使学生消除被否定的顾虑,获得创新的安全感和宽松的思维想象空间,从而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建立起创新学习的自信心,敢于开口,敢于怀疑,敢于提问敢于说“不”。

    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是学生创新思维的温床,有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发展,而压抑的课堂氛围则会给师生的信息交流带来障碍,教师把自己作为普通的一员,置身于学生之中,与学生之间感情上融洽,心理上沟通,在和谐宽松的环境中共同参与知识的探索,使每位学生都有一种健康美好的心境,创新意识也自然就孕育在这种心境之中。

    三、 强化思维训练

    创造性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因此,强化创造性思维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健。

    1、 引导想象,发展创新

    克服思维定式,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有重要意义,我国古代哲学家苟子曾说:“启子之学如蜕,幡然迁立。”说的就是学习要象蝉蜕一样,扬弃陈旧,才能出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想象,可激 发学生思维发散,可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对课文情节的补充描述,对故事结尾的进一步推理,对文章细节的拓展等,带动学生进行想象,让学生在思维的空间尽情发挥,同时老师要善于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以旧探新,以新固旧,使学生借助创新性想象丰富自己的内心活动,扩大知识面,提高学习效果。如在学完《狐狸和乌鸦》一课后,可设疑延伸想象:如乌鸦再找到一片肉,狐狸又想得到这片肉,情况会怎样;从另一角度分析也说明了狐狸的智慧。这样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分析出各种各样的答案,老师再对其分析讲解,经过多次如此的想象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就会得到发展。

    同时在语文教学中不是一遇问题就引导学生想象,而应找准想象的切入点,使得引导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创设想象的条件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自己去发现问题探求新知识,在获取知识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使有效课堂真正成为学习自立活动和实践创新的天地。

    2、 积极评价,充分肯定

    积极评价是激发和调动学生创新思维的最有效的措施,及时而客观地评价,反馈娇正,是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充分肯定,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集思广益,在学生讨论中碰撞出创新思维的火花,客观评价就是一根指挥棒,引导创新思维的方向,对学生的新思维,新方法,新见解要切以鼓励,对标新立异,异想天开的想象要加以保护,对学生的点滴创新都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样学生既从中受到有益的启迪,同时又培养了学生“会学”、“想学”、“乐学”的创新学习能力。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通过以上方法,从诸多方面为学生创造条件,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新素材,把创新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营造宽松,和谐,有序的创新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多渠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强化其创新思维训练,持之以恒,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培养,并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中心最佳时间,让学生的创新思维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