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学校教学管理中的三点策略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0-04-23 发稿编辑:景秀丽
学校教学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中,管理者承担着管理网络的角色和目标实施角色,管理者自身的管理水平,将直接影响教学管理质量的高低。当前,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教学管理的内涵和外延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这既是对学校教学管理的挑战,又是对学校教学管理创新工作的挑战。因此, 教育教学工作既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基础。
领导重视,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前提
首先,领导要经常召开工作会,专题对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的措施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找出症结,议出解决的具体措施。深入教学第一线,了解教学中的困难,亲自尝试教学过程,探索教法、学法、与师生交谈,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学校领导要重视教学过程管理。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点,抓教学质量要有一批事业心较强的教学能手。抓好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抓出实效,千方百计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其次,教师要树立整体观念,增强质量意识。学校经常召开教学质量工作会,教育全体教师要有集体荣誉感,牢固树立质量第一意识,要求全体教师同心同德,真抓实干,共同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而努力工作。不以同一目标培养教师,不以同一目标评价教师,使每位教师在不同的工作层面上都尝到成功的甜头,积极为教师搭台子、铺路子,使每位教师都有尝试成功的机会,显露身手的空间。
注重过程,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教育教学质量要提高,教学过程管理尤为重要。学校要全程监控教学过程的管理和指导。
加强教学人员的管理,尤其是要增强教导主任的责任感。教导主任协助校长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好决策参谋、信息参谋,积极提供一些有价值的、贴近学校实际的建议,经常把教学工作中的重点以及学校工作中的难点,教师所关心和议论的热点向校长反映,使参谋工作做在点子上。做好教学检查工作,指导教研组制订教育教学计划,开展教研活动,探索教育规律。引导教师端正教学思想,帮助和指导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和指导教师进行教育科研活动等;其次要明白自己是为教师教学的直接服务者。制定规章制度,规范教学管理,以服务于广大教师为己任,加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管理,做好学校行政与广大教师之间的衔接纽带作用,切实用好《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条例》,把具体工作落实在每月的教育教学常规检查上,强化指导、淡化检查。加强平时的指导和研讨工作,加强教导处的日常管理工作,使管理走向规范化、科学化,以点带面,切实提高了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
加强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常规工作的指导力度。学校行政、学科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分层管理,职责明确,责任到人,加强检查、督促。加强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改革指导的力度。特别要对教师的教学六认真工作检查,完善常规考核工作。侧重教师教学准备的抽查和课堂教学的抽听。抓好每月对各年级各学科进行质量分析工作,实行语文、数学等学科的分工备课制度,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师的备课意识。同时加强对教师备课修改和第二次备课的检查。结合学校的规范管理,制定出相关制度。加强教学研究工作,增强教师教研服务于教学的意识,帮助教师解决好教学中的困难。首先,学校要成立教研小组,并在教研组长的组织下,每周规定教研时间和次数,结合教材内容、教学方法,认真地进行研究。同时,要求教研不能走过程,搞形式,要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出知识的重难点。在研究过程中,要求每次有集体备课,要突出针对性,以学生为本,既要有重点、难点,又要有教学方法和学法,既要有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又要有分类指导和知识落实方案;接着,要定时开好学科教研会。主要内容是:研究“四课”教法,分析情况,找出差距,明确学科目标,交流教学经验,研究教学方法,互传教学信息,落实抓保措施。然后,开展好学科组评课。其目的是让教师认识到课堂教学的主渠道,要突出教法和学法的灵活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对知识的归纳、梳理和总结,避免一言堂。这一点,我校坚持了每学期都要组织一至二次教学研讨课,让每位教师都参加,在相互听课的基础上,开展学科组共同评课,共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效益;最后,搞好分类指导和知识落实。学生的水平、能力是不同的,分类指导必不可少,分类指导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认真研究知识的变化,精心选取教学资料,搞好分类指导,拟好分层教学计划,训练做到层次性、合理性,讲评有针对性。减轻学生不必要的学业负担,让学生有时间去思考,去探索,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考试检测要求突出基础与能力,增加诊断性。
逗硬奖惩,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保障
坚持开展好阶段性和期末教学工作总结表彰会。让教学成绩优异成效显著的教师在大会上作经验交流,并给予专门的教学突出贡献奖。坚持奖励教学业绩突出的人员。凡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业绩突出的教师,学校将给予专门的教学突出贡献奖,同时将作为期末考核教师业绩的重要依据,而且在评优选模、评职晋级优先。
总之,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始终做到管理、措施、落实三到位,致使学校的教学工作一步一个脚印,不断迈向新的里程碑。新课程的改革不仅是一种教材的改革,更是一种文化的改革,一种观念的改革。要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需要管理者时刻要有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行为,新的学习方式,新的评价体系,新的管理模式,才能使学校教育顺应时代步伐,沿着健康向上的轨道发展。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