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高中新课改实施还有6个月,省教育厅3月15日发布《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对于今年秋季的高一新生而言,新课改之后,综合实践活动要修学分,学生可跨班级选修课程,学业成绩将与成长记录相结合进行综合评价。
高中毕业必须达到144个学分
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课程分必修和选修两部分。选修课程由选修一和选修二组成,选修一是国家课程,选修二是学校课程。
高中三年,每个学生必须在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八大学习领域获得116个必修学分。其中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15个学分,社区服务2个学分,社会实践6个学分;还要获得28个以上选修学分,其中在选修Ⅰ中至少获得22学分,在选修Ⅱ中至少获得6学分。每个学生总计必须达到144个学分方可毕业。
其中,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的选修I分为选修IA和选修IB。选修IA为学校必须开设的、修习人文方向或理工方向的学生按各科目要求必须修习的模块;选修IB为各学科课程标准规定的供学生进一步发展、自主选择修习的模块。
每学年必须参加1周的社会实践
根据《方案》,普通高中学制为三年,每学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社会实践1周,假期(包括寒暑假、节假日和农忙假)11周。每学年分为两个学期,每学期分两学段安排课程。一般情况下每学段10周,其中9周授课,1周复习考试。每周按5天安排教学,原则上每周按35学时安排教学,每学时为45分钟。
研究性学习活动时间三年共计270学时;学生每学年必须参加1周的社会实践;学生三年中必须参加不少于10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
保证艺体活动可跨班级选修
《方案》提出,高中一年级主要设置必修课程,然后逐步增设选修课程;高中三年级下学期,学校应保证每个学生有必要的体育、艺术等活动时间,同时鼓励学生按照自己兴趣和需要继续修习某些课程,获得一定学分,也可以安排总复习。
按照各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学校必须开齐各学科必修模块,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制定开设选修课程的规划,为学生学习选修课程提供保障。学校必须开齐各学科选修IA模块,开足学时。学校应统筹开设选修IB模块,让学生有充分的选课空间,学生可跨班级选修。
实现个性发展鼓励多选修
如何选修课程,是学生实现人生设计、了解社会需求和升学后大学专业设置的重要环节。《方案》强调,学校应编制课程设置说明和选课指导手册,并在选课前及时提供给学生,避免学生选课的盲目性。班主任和学科教师有指导学生选课的责任,要与学生建立相对固定而长久的联系,为学生形成符合个人特点的、合理的课程修习计划提供指导和帮助。学校要引导家长正确对待和帮助学生选课。学校要鼓励学生选修更多的模块,使学生实现有个性的发展。《方案》指出,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学校应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教育行政部门要对高中教育质量进行检测。(据四川新闻网)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