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守望幸福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0-03-19  发稿编辑:景秀丽
     一周前女儿就提出周六去绵阳陪老朋友玩。我想,小孩和大人一样有自己的知心朋友,有自己的社交圈,况且她要见的朋友也是个乖娃娃,所以我不仅爽快地答应了,还帮女儿做她爸爸的工作。那天,我们专程开着车送女儿去绵阳。女儿兜里揣着从我这申请到的丰富的活动经费,带着她的朋友逛绵阳城。女儿很自主,不让我们跟着,必须她们自己做主。第一次让女儿一个人逛绵阳,而且还承担着另一个孩子的安全,我内心极为不安,不停给她打电话询问情况,女儿为我对她的不信任而显得不高兴。为了不扫她的兴,我只好听之任之。没过多久,女儿就开始给我电话了,那是她带朋友在豪客吃牛排的时候,向我诉说钱不多了。我赶过去给她补充经费。没多久,又打电话说没钱了,我又给予她慷慨资助。因为我们的密切配合,特别是经济上无私援助,一整天,女儿玩得很尽兴。很晚了,女儿说她的朋友和朋友的妈妈要留她做客,两个小孩都央求。今天本来专程为女儿的事而来,如果她留下就意味着明天她只能自己搭公共汽车回家。仅管我比较为难,还是答应了,为了不给女儿留下一丝遗憾。
     我和爱人回家的时候已华灯初上,路上穿梭的车辆早已打开了车灯,飘逸的灯光挥洒在迷茫的夜空中,飞驰的车轮载着人们回家的急切心情来去匆匆。车行至安昌时,车窗外已是一片漆黑。在一个拐弯处,借着朦胧的灯光,我看见前面有黑影在蠕动,我提醒爱人将车开慢点。近些了,才弄清是两辆人力三轮车在黑暗中以自己最快的速度疾行。我心里出现一个念头:漆黑的夜晚,在狭窄的道路上行驶太危险了。接近人力三轮了,我专注地看着两个车夫,他们的身体尽力前倾,脚下飞快地踩着踏板,身体随着双脚的韵律有节奏地运动着。全身的力气随着身体的律动传给了双脚,再通过双脚传递给飞驰的车轮,三个承载着车夫回家期盼的车轮。从车夫的身板看不超过四十岁,也许车夫的家里妻子、儿女正满怀希望翘首盼着他平安回家,也许车夫的儿女和我的女儿一般大小。白天,他像我一样为了帮助儿女实现某个愿望努力挣钱,用我刚才看到的姿势竭力踩着三轮一块、两块地挣着钱,然后再披星戴月地往家赶。可现在的孩子会把一块钱、两块钱当成钱吗?会知道这一块钱、两块钱来得多辛苦吗?孩子也许不会知道父亲是为了多挣一块、两块钱而熬到很晚才回家;也许不会知道父亲在漆黑的道路上行驶有多危险;更不会看见被黑暗包围的那个急冲冲蹬着三轮往家赶的身影。朱自清看见父亲爬过铁道为自己买橘子感动得落泪。如果孩子看见父亲在黑暗中躬身奋力蹬着三轮,孩子会流泪还是会抱怨父亲的职业是蹬三轮呢?
     父母总是尽量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有时甚至是不太合理的要求,总是让生活的种种磨砺与艰辛远离孩子,尽力给予孩子一个完美的幸福生活,不管是富裕的还是窘迫的家庭,为孩子付出的心愿都是一致的——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孩子。我自己就深有体会,我的家境一般,地震后显得有些艰难,我常常感叹世事无常、人生变幻莫测,但我让女儿幸福生活的愿望不但没有改变,反而更强烈。父母对孩子爱是最无私的、最无所求的。父母给了我们关爱,虽然我们无法一一回报,却能理解父母的辛劳并心存感激。我们因此而学会了像父母那样把爱有增无减地给了我们的孩子,让孩子在物质上成为了贵族,享受着物质文明带来的无限乐趣。当他们长大后也能像我们一样对父母有这些朴素的情感吗?还能在心里记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吗?物质的富足能带动他们精神的富裕吗?我多么希望孩子在获得物质满足与享受的时候,精神能返璞归真,内心多一些朴素的情感,哪怕一丝也好。
     孩子的幸福,父母穷其一生去守望!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