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媒体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公共力量。
●适应在媒体关注、舆论监督下开展工作,善于与媒体打交道,体现的是一种清醒、一种智慧、一种自信、一种能力。
●党员领导干部要深化思想认识、掌握方法技能、驾驭新兴传媒,切实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
现代社会,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今天,媒体被看做继立法、行政、司法之后的第四种权力,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公共力量,其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为政者善不善于同媒体打交道,能不能把宣传舆论工作抓在手上,关系人心向背,关系事业兴衰,关系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
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始终高度重视新闻媒体的作用。毛泽东同志早在革命战争年代就强调:“共产党是左手拿传单右手拿枪弹才可以打倒敌人的。”邓小平同志提出:“宣传工作就是一切革命工作的粮草。”江泽民同志指出:“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领导集体更加重视新闻舆论工作。在去年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同志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新闻舆论的重要作用,善于通过新闻宣传推动实际工作,热情支持新闻媒体采访报道,正确对待舆论监督,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2008年6月,他到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与人民网网友在线交流,实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与网民的“面对面”,被舆论称为历史性的“拥抱网络”。今年2月,温家宝同志接受中国政府网、新华网联合专访,在网上倾听民情民意,纵论国家大事。3月份,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强调,领导干部要提高六个方面的能力,其中一条就是要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新形势下,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把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作为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来对待,作为履行肩负职责的重大课题来把握。
不可否认的是,现在还有不少领导干部在与媒体打交道方面存在认识不到位、运用不充分、应对不妥当等问题。一些领导干部对新闻媒体还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不愿意和新闻媒体打交道,对新闻媒体避之唯恐不及。有的对新闻媒体采取敷衍应付的办法,虚虚实实、真真假假,不提供第一手的真实情况。甚至一些领导干部害怕新闻媒体,把新闻媒体视为“洪水猛兽”,对突发性事件千方百计地封闭信息,致使流言谣言误导群众、激化网民情绪,突发性事件逐步演变为大规模群体性事件,造成极为不良的社会影响和巨大的经济财产损失。贵州瓮安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反面教材。
“欲影响社会,必先影响媒体。”运用媒体来引导舆论、化解矛盾、凝聚人心,既是领导干部的重要职责,也是开展工作的有效途径。在媒体发达的今天,善于与媒体打交道,体现的是一种清醒、一种智慧、一种自信、一种能力。只有善于与媒体打交道,学会适应在媒体关注、舆论监督下开展工作,给予媒体更多的信任、理解和支持,才能使党和政府、媒体以及公众三者之间形成良好沟通,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呢?
首先,要不断深化对媒体地位作用的认识。美国传播研究学者乔姆斯基曾提出一个判断:我们今天看到的事实都是“媒介化的事实”,也就是说:今天媒体报道的事情,即使没有发生也相当于发生了;没有报道过的事情,即使你做得再好,也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关心,可见媒介的作用极其重要。在媒介化的今天,谁会利用媒体,谁就会赢得舆论的主动权。实事求是地讲,至今还有不少领导干部对媒体作用认识不足、存有偏见甚至敌意,认为媒体总是添乱不帮忙,影响稳定,因此在一些地区就有了“防火防盗防记者”的荒谬逻辑。美国报人普利策曾经说过:“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守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告。”忠实“守望者”的存在是有利于政府更好地解决问题、改进工作,避免问题扩大后对公众利益和政府威信带来的损害,是添乱还是帮忙,不言自明。作为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正确面对媒体、有效引导舆论绝不仅仅是宣传部门的事,而是领导干部执政能力、领导水平、工作能力的具体体现;必须全面深刻地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新闻传媒出现的新动向、新特点,切实提高面对媒体、引导舆论的能力和水平。今年9月1日,贵州省贵阳市政府网络新闻发言人正式上岗,在全国首先以政府名义推出网络新闻发言人。10月12日,广东省教育厅、公安厅、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等15个省直单位设立网络发言人制度。11月7日,履职仅7天的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对17万网民参与投票选出的“五大期盼”,一一进行回应。这些都表明,现在各级各部门对社会舆论更加关注,同媒体打交道的意识和能力日渐增强。
其次,要切实掌握同媒体打交道的方法技能。媒体是柄“双刃剑”,用好了则利己,用不好则害己。正确掌握与媒体打交道的方法和技能,已经成为各级领导干部履行职责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由于历史原因,有的领导干部只把新闻媒体当作“宣传工具”,习惯于正面宣传,习惯于在自己掌控的媒体前“讲官话”,习惯于机械地背诵准备好的稿子,这与新的形势要求是极不适应的。要学会善待媒体,强化服务意识和配合意识,在记者面前不失语、不作秀,能说的主动地说、及时地说、智慧地说、幽默地说。可以有选择地说,但不能说谎话、讲假话、扯废话,也不能动辄“无可奉告”。要深入研究媒体,掌握媒体的传播特点和规律,把握政府与媒体的关系特点,与媒体建立良性互动、合作共赢的关系。要掌握应对媒体的策略,及时发布公众最为关注的正确信息,防止谣言传播。要重视新闻议程设置,用议程计划来主动引导记者。要增强对媒体监督和批评的“承受力”和“宽容度”,尊重多样化的媒体言论,多换位思考,让媒体成为改进工作的有力手段。当然,方法和技巧永远是辅助手段,只有在扎实做好工作,把情况和业务烂熟于心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服务媒体、引导媒体,真正发挥媒体的作用,从而更加有利于自己主动地开展工作、改进工作。
第三,要着力提高驾驭新兴媒体的能力。信息化是当今时代最鲜明的特征,手机短信、互联网络等新兴媒体已成为许多公众接受信息的主渠道。美国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断言:“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拥有了世界。”领导干部一定要充分认识新兴媒体的发展趋势和巨大力量,切实看到它对执政能力提出的严峻挑战,以主动作为的态度和开拓创新的思维妥善加以应对。要带头学习和运用新兴媒体,让“上网看看”、“在线聊聊”、“网上蹲点”成为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职责要求,使新兴媒体成为了解世界、掌握资讯,科学决策、推动工作,化解矛盾、构建和谐的重要平台。有人说,互联网对社会的建设性有多大,破坏性就有多大。互联网具有隐蔽性的特点,网民可以在虚拟空间里畅所欲言。因此,必须适应互联网的规律和特点,加强对网络舆论的监管和引导。要搞好舆情监测,尽早发现问题,积极进行应对;针对网民关心的热点,主动开展舆论引导;明确舆论引导目标,把握好时机和力度,提高引导艺术。
第四,要重点提高突发事件中引导舆论的本领。突发事件,包括突发性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发生后,事实真相和谣言就处在同一起跑线上赛跑。国外有一个关于谣言传播的名言:“当真理还在穿鞋,谣言已经走遍天下。”实践证明,处理突发事件,正确引导舆论是关键,一旦舆论引导不当,就可能造成舆论危机,引发社会危机。突发事件中处理媒体关系,是非常态下同媒体打交道,这不同于常态状况下与媒体的沟通,在这种情况下,更能看出领导驾驭媒体的工作水平,更能考验领导的素质能力和工作作风。当突发事件发生后,对任何信息刻意封堵都是徒劳的,堵得住地方媒体,堵不住中央媒体;堵得住国内媒体,堵不住国外媒体;堵得住传统媒体,堵不住网络媒体。因此,第一时间播发权威消息,第一时间抢占信息制高点,不给谣言和小道消息传播空间,是有效处置突发事件的不二法则。工作中要注意把握几点:一是制定应对预案,建立新闻处理预警机制;二是组建信息发布中心,主动发布新闻;三是搞好服务,尽可能为记者采访提供方便;四是加强舆情监测,及时调整舆论引导的方式和重点。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