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北川陈家坝乡大学生村官肖琳
“5·12”特大地震灾难降临时,我正从工作所在地回老家江油补办身份证。当我转瞬跑出快要被震倒的楼房时,骇然看到空中飞来的砖头,当场砸死我身旁的一男子。混乱中,我强忍恐惧,帮着医护人员照顾伤员维持秩序。
第二天,我到江油三合镇抗震救灾指挥部报到,做了一名志愿者,开始了对来自北川陈家坝乡受灾群众的救援安置工作。从2008年5月15日起,我辗转奔波在江油与陈家坝乡之间,搬运分发救灾物资。那一路行过,让我看到陈家坝饱受地震摧残的惨烈。震后的九龙山坡光秃秃的,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时不时有碎石夹着土块滚下,山脚的碎石堆中依稀可见被掩埋的残垣断壁,以及看不见的上百个遇难同胞。这一切让我心如刀绞,我决定留在陈家坝当志愿者。
最初的日子里,我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们,在江油的陈家坝安置区分发物资、治安调解、心理疏导和帐篷学校支教。后来到陈家坝乡,我与其他志愿者一样,白天到双埝、红岩的帐篷区工作。晚上大伙儿则挤在酷暑难耐的帐篷里休息,经常被蚊虫咬得睡不着,大家只得走出帐篷,坐在河坝边唱歌、讲故事、数星星,待河谷的凉风吹来,才又挤回帐篷里睡觉。那些日子虽苦,却让我找到了青春和理想在战火中燃烧的感觉,也让自己找到了实现自身价值的好地方。
由于我用一部便携式DV机拍摄到长达100分钟的珍贵资料,曾被央视等多家电视台采用,为陈家坝的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赢得了更多的支持。7月,我在陈家坝乡火线入党,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去年6月起,我开始筹建陈家坝图书馆,很多爱心人士都赠书过来。不久,设在陈家坝板房小学的图书馆就有了几千册图书。图书馆书架后的墙角,摆着一张上下铺的铁床,供我栖身。到了8月份,大批的志愿者陆续离开了陈家坝,但我没走。
有一天天还没亮,父亲就打来了电话,父亲其实是一个很开明的人,但他那天在电话里说:“两个多月前,你的爷爷下葬,家里的亲人都聚齐了,你没来。儿啊,过两天是你妈的生日,你不会为了当志愿者又不回家吧,我们只生了你一个,我和你妈的年龄也这么大了,你妈当面鼓励你背后却在悄悄地流眼泪。”那天,我再次趟过小河行走在九龙山的废墟上,震后三个月,在这段陈家坝受灾最重的山路上,我曾无数次用双脚丈量过这片破碎的大地,心中满是对这片山水的同情和悲悯。天忽然下起雨来,我感觉是山在哭,沉稳的山是不会哭的呀。这时一个背着米面路过的老人对我说:“小伙子,你就留在这片山里吧,你为大山所做的一切,大山不说,但他会记住的,也会回报你的。”与大爷同路的大娘送给我一双羊角花组成的平安如意鞋垫,看着鞋垫,我的眼睛湿润了。
9月,学校开学,一名三年级的小女生塞给我一封信就跑了,我拆开一看,信里写着:“肖琳哥,你不要走……”中秋节,通宝村的大爷硬要送给我一块老腊肉,我对大爷说:“放心吧,我会关注、喜欢、热爱陈家坝这块山川大地,我会努力的和你们一道,用热情和感恩之心,修道路筑桥梁,创建新生活。”我痛下决心没有回成都去工作。在此期间我先后被评为市、县抗震救灾优秀志愿者。
我知道与家园重建同等重要的是家庭重组,于是,我筹办了陈家坝双埝板房安置点的首个板房婚礼。但我的女友却因为我做志愿者工作聚少离多,离开了我。我把摄像机和纸笔当爱人,用自己的真心热情地去记录灾区的发展变化。又参加了大型的联欢会五场,每一场演出中,我都要表演川剧绝活——变脸,不仅为灾区群众带去了欢笑,也渐渐驱散了我失恋的不如意。
今年春节前,我被绵阳市委组织部破格录用为大学生村官,成为陈家坝乡广播站副站长。今后我会继续记录灾区重建路上的汗水和微笑,继续为灾区重建尽自己的一份力。(绵阳日报记者 田明霞)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