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5·12”已经一年了,一年里经历了太多从未经历的事。这其中既有自己难以忍受的剧痛和悲怆,又有社会各界的关爱与支持。每当回首往事的时候,那些厚重的关爱,那些诚挚的牵挂,无不令人永生铭记,尤其忘不了全国法院系统领导和同事们对我的关怀。
地震发生后,北川法院的大楼顷刻下陷且被山体掩埋,目睹过当时局面的人都认为法院办公区内绝对不可能有人生还。几天之后,当死里逃生的我在绵阳中心医院被抢救苏醒后,我通过父母联系到了同事。本已对我的生还绝望的幸存同事们为我的死里逃生感到了狂喜。那一刻我在他们心中不仅仅只是同事,更是他们生死与共的亲人。在那段我最痛苦的时光中,他们常常在紧张救援工作的间隙抽时间来看望我,鼓励我。那段时间我处于开颅手术后的危险期,伤痛的折磨令人痛不欲生,我时常游离于清醒与昏迷间,正是大家的这种关怀,坚定了我战胜伤残的意念。为了我的健康,为了我的情绪,同事们避而不谈法院办公区内遇难的几十位同事。当我逐渐了解真相后,我的内心真正难以接受的不仅仅是自己的遍体鳞伤,最难以接受的是几十位朝夕与共的亲密同事瞬间全部遇难的事实。
我曾经的四十多位同事仅有十多位因外出办公而幸存,病榻上的我清楚地知道我这些幸存的同事们其实心中的悲痛更胜于我。因为他们在失去同事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失去了自己的亲人。他们要承受的现实的沉重绝不亚于我。在这场灾难中几乎每一位北川籍的同事都有直系亲属丧生,在这种巨大的悲痛之下,他们顾不上安抚自己的亲人,甚至还来不及悲伤,就立即投入了救灾工作。单位的办公大楼虽然不在了,但只要北川法院的幸存者还在,北川法院的工作就要继续:地震中的案卷损失要去统计,各类审判工作还要开展,遇难同事们的幸存家属要去照顾,还有边远山区的受灾群众要去安置。
但危难之中的北川法院并不是孤立的,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和其他领导同志不畏余震的危险,立即赶往抗震救灾第一线,慰问并鼓励北川法院的同志们。上级的关怀坚定了我们法院重振旗鼓的信心,大家团结一致,不畏艰难。与此同时最高法院又及时为北川法院援建了办公板房,为法院的工作恢复提供了物质上保障。
当我听到这些消息后,我为我有这样的同事、这样的上级领导、这样的优秀团体倍感骄傲。我对我那些坚强的同事感到敬佩,对最高人民法院领导们充满了感激,也为北川法院在大灾之后能够迅速开展工作感到欣慰。灾难摧毁了我们的家园,灾难吞噬了我近三十位同事,但灾难摧毁不了我们的意志,摧毁不了坚强的北川法院。灾难使我身体健康遭受重创,灾难更让我感受了人间大爱、见证了人间真情。遭受重创的北川法院在关心我,全国司法系统在关心我,我那熟悉的同事们在关心我,我素不相识的同行们在关心我,我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无言大爱。
在我因伤治疗期间,无论是在绵阳中心医院,还是转往北京老年医院,整个法院系统的关怀无时无刻不在我身边。
还在绵阳中心医院的地震棚内,我就接到了同事们转达的王胜俊院长的问候。
6月初,我刚转移到北京几天,受最高人民法院王院长的委托,最高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沈德咏等一行前来北京老年医院看望我。他们不仅送来了慰问品,鼓励我树立信心、早日康复。还在院方那里仔细了解了我的伤情,并叮嘱院方竭尽全力精心治疗,在这一刻,我的内心再次被关爱震撼,我这个刚在基层法院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居然受到了最高法院领导的探望,我为身为一名司法工作者而骄傲。一个共和国最高法院的领导来看望基层法院的年轻书记员,这岂止是领导对下属的关心,这更是最高法院老前辈们对生命的一种尊重。
在北京治疗的那段日子里,还有一批自发组织来看望我的司法界同志,他们是海淀区法院东升法庭的干警。当他们从网络和电视得知我的情况后,这些我的同龄人心里很不平静,怀揣满腔爱心,他们自发组织前来慰问。当身卧病榻数月的我看到他们那身法院制服时,我顿觉回到了同事身边,回到了组织怀抱,回到了我朝思暮想的集体中。虽然重病的我与他们没有多少寒暄,但他们的到来却让我倍感亲切和温馨。虽然时至今天我也没来得及对所有关爱我的人说声感谢,但我在心底永远铭记着这些关爱。
我忘不了在绵阳中心医院病榻上,同事们忍着亲人离去的悲伤来看望我,我在感受温暖的同时更多感受的是他们的坚强,我耳边至今萦绕着他们那句话,“北川法院楼倒了,但法院的旗帜不能倒”。
我忘不了在炎炎夏日,来北京参加会议的同事于百忙之中来探望我,他们的关怀为我增添战胜伤痛的勇气。我忘不了随行而来的最高法院同志们的拳拳关爱。
我忘不了素未谋面的新任院长在繁忙的工作中发来的慰问短信。
我忘不了CCTV法制频道的记者们的亲切关怀与慰问。
我忘不了一回到四川,领导和同事们在关心我康复的同时,还为我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做出了安排。拳拳之心、切切之情、我心永铭。
我忘不了,忘不了一切关心过我、鼓励过我、呵护过我的人;忘不了伤痛时给我以关怀、阴霾中给我以阳光、脆弱时给我以勇气的人;忘不了一切给生命以敬重、给心灵以慰藉、给精神以不朽的人;忘不了灾难中人们赋予我的如山大恩与无言大爱。
感受了太多的温暖,经历了太多的感动,劫后余生的我没有理由不更加珍视生命、热爱生活,以回报大家对生命的敬重;没有理由不勇敢坚强,积极康复,以回报大家对我的无限关爱。现在的我已经回到了工作岗位,会以自己的努力工作体现生命的价值,回报我勇敢坚强的同事,回报我望重德馨的前辈,回报我相识的和不相识的同行,也告慰我那在灾难中长眠地下的同事们。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