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2009年:乳品企业如何在反思中前行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09-05-04  发稿编辑:刘庆


    根基是否依然牢固?


    众所周知,2008年是中国乳业名副其实的“灾年”,被中国乳业黄金十年表象迷惑的消费者,突然间发现最致命的问题就是曾经引以为傲的发展速度。近年来,乳品行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沾染了快速消费品行业整体存在的过度营销的通病,现在已经到了从危机中吸取教训,痛定思痛夯实行业发展基础,回到健康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时候。


    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奶协顾问蒋建平研究员指出:“制约中国乳业发展的最突出的问题还是奶源。”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乳品龙头企业应抓好奶源,采用国际先进饲养管理模式,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采用先进原奶采集系统及标准化检测管理体系,推动国内乳业的牧场化进程。而建设规模化的大型牧场,是必由之路。


    在“得奶源者得天下”陆续被各大乳企奉为圭臬之时,作为国内收奶最多、销售最大的乳品企业,蒙牛牧场建设情况显然最具代表性,其担负的责任也尤为重大。此前焦点访谈节目在暗访乳业时指出:蒙牛已经参与投资建设9座万头以上规模的超大型牧场,为其独家供应高品质原牛奶,而来自现代化牧场的原奶则占到蒙牛奶源的60%以上。


    能不能走出危机低谷?


    “对于现在的蒙牛而言,谁是市场第一并不重要,关键在于要从最近的风波中认真反思、吸取教训,梳理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解决,还要虚心向其他乳业龙头企业学习。”蒙牛乳业集团总裁杨文俊用这样的话来表达蒙牛在OMP风波之后的反思。近半年来一系列食品危机事件,暴露出以蒙牛为代表的中国乳业与快速成长的过程中,在研究、生产、营销等方面确实存在着不规范的地方。深刻反思则是中国乳业走出危机低谷的起步。


    国内乳业市场为中国乳业走出低谷提供了有力支持。数据显示,中国人均年奶制品消费量不到30公斤,仅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发达国家的1/10,市场发展的潜力巨大。而中国入世谈判的首席谈判代表/现任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的龙永图则认为:“就像中国人的温饱问题不可能通过进口粮食解决一样,要滋润13亿中国人也不可能依靠洋奶,还是需要中国人自己的乳品行业。”


    随着国内市场竞争国际化的日益深入,蒙牛等国内乳品企业的设备与技术通过不断升级逐渐追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为打造优质牛奶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此次公布的市场数据则表明,只要踏踏实实为消费者提供安全高品质的牛奶产品,国内乳业企业可以赢回消费者信赖,三鹿破产导致的巨大市场空白主要仍由蒙牛等国内品牌占据,国内乳品市场两级多强的局面在一段时期内不会改变。最新的AC尼尔森数据则显示,1月份蒙牛液体牛奶销售额依然领先国内市场,麦肯锡的调查报告预测,2010年中国乳业规模将达1500亿元。


    要想“牛”下去还差什么?


    乳业是节粮、高效、产业链关联度高的新型朝阳产业。从上游的种草、养牛到下游的生产、物流,乳业发展在提升国民体质、发展循环经济的同时,也带动了千万奶农的脱贫致富,提供了百万的就业机会,对于当前受到金融危机冲击、就业压力增大的中国经济而言,更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而中国乳业想要做大做强,必须培养一批技术先进、品质过硬的大型企业,树立中国人自己的乳业名牌。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