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武县坝子乡初一·一班44名学生,从本学期起,不吃零食少坐车,每周捐出一元零花钱,连续三个月共捐款360元给中华慈善总会,他们用捐出零花钱的方式,表达感恩之情,传递爱心。4月12日下午,记者从绵阳出发,乘车3小时到达了平武县坝子乡初中临时校址所在地平武县古城中学,对他们进行了采访。
艰苦自强 志愿者爱心送给灾区娃
当天下午6时,记者到达平武县坝子乡初中临时校址所在的平武县古城中学时,已从家里返校的初一一班的学生们,在简陋食堂窗口里打的全是白饭,没有一个人要菜。等他们回到座位后,便就着每人面前盒子或者罐子里装的碎咸菜下饭。孩子们说,这是刚刚从家里带来的咸菜,可以吃一周。嘴实在馋了,才在学校的食堂里,打点菜来吃。
据介绍,“5·12”特大地震后,坝子乡初中迁至古城中学异地复课,全校300多名学生都住校。孩子生活节俭,大多数都是自己从家里带菜到学校吃。为了节约一元钱车费,有的孩子会走很远的路。可如此拮据的孩子们为何每周要捐出一元零花钱呢?
原来,上学期英语老师教授单词“汉堡包”时,同学们才知道“汉堡包”是一种小孩喜欢吃的快餐食品。为了鼓励同学们学好英语,老师承诺出钱购买“汉堡包”,奖励英语考试前五名的同学。一个叫张捻的男生那段时间学英语特别努力,可惜只考到第六名,他很难过。老师将这个故事写成帖子发到了网上,引起了成都和上海一些志愿者的关注,他们购买了一批“汉堡包”及其他礼品,于去年圣诞节送到了坝子乡这群孩子的手里,这个班被网友称为“汉堡班”。
传递爱心 灾区学生省钱捐慈善总会
今年年初,张捻对班上的同学说:“老师们常常教育我们要学会感恩,表达感恩更要从点滴小事做起。我们现在虽处灾区,但有吃有穿的。不如,我们把自己每星期的一元钱零花钱捐出来,捐给给中华慈善总会。钱虽少,但集少成多,也可以此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呀。”今年一月份,“汉堡班”的44个同学捐出了40元钱,接下来的两个月里,“汉堡班”的同学们共捐出了320元钱,并于每个月月底,寄给了中华慈善总会。
班主任老师李国芳说:“为了不增加孩子们的负担,更不能把这个捐款转嫁到家长身上,对孩子们的捐款数量是有限制的,一周一元左右,来源是孩子们节约下来的零花钱。如果哪个学生被发现这个月乱花零用钱,还会被取消捐款资格,捐款已经成为一份荣誉。”张捻说:我们把每周一定为“不吃零食日”就是要提倡节约,把钱用在该用的地方。”同学任敏说:“志愿者对我们灾区学生的关爱,让我明白爱的反映不仅是捐款。叔叔阿姨把爱给了我们,是播下了爱的种子,我们要把爱给更多的人,播下更多的种子。”
点亮希望 志愿者一对一帮扶灾区学生
当晚,一群来自成都北京上海等地的志愿者,走进教室的时候,孩子们欢呼起来。学生们精心绘制的黑板上写满了心愿“我们一定要争气”的话是孩子们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对关爱他们的所有人的承诺。“你们为什么要当志愿者?”“你们为什么要帮助我们?”“你们小时候成绩好吗?”孩子们的提问和志愿者们和孩子们的沟通,以及一个个才艺表演,迅速拉近了孩子们和志愿者们的距离,校园里欢笑和掌声此起彼伏。当晚,每个孩子得到的是一本精心选择的书。在晚自习快要结束的时候,孩子们把早已准备好的自己亲手做的小礼物和写的信送到了这些志愿者手中。
志愿者们得知这群孩子在今年三八节,首次给妈妈买了小礼物时,十分高兴。志愿者张颖说:“孩子们需要更多的是有人能够长期从精神上、学习上关心帮助他们。为此,他们已经发起了“点亮希望”活动,准备召集更多的志愿者,参与和孩子们一对一结对子的活动,对汉堡班每一个学生进行帮助,时间最少持续一年。”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