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张波的成才路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09-03-29  发稿编辑:景秀丽

        编者语:在商海沉浮,人情冷暖,很少为人关注的今昔,编者被本文所震撼,向张波致敬,祝张波的债主们平安幸福!
    

        连遭不幸,父母遇难巨债逼上门 
        2003年12月26日深夜,正在四川江油市城区读初三的张波刚刚熟睡,便被老师叫醒:“你家出大事了!” 张波乘出租车赶回家,张家的小院早已围满了人。张波冲进人群,只见地上一滩血迹,几十名警察正在忙碌,张波父母的身体盖上了白色的布单,亲戚们哭成一团。警察告诉张波,几小时前,他家遭劫,他的父亲张凤斌、母亲李金兰被歹徒杀害,歹徒逃逸。

        张波是父母的独子,从小父母就将他当作“掌中宝”呵护,为了培养儿子成才,父母起早贪黑经营个体运输。父母诚信经营,很快由最初的一辆车发展到今天由7辆卡车组成的车队。然而,一夜间,父母与爱子阴阳两隔,张波不顾一切地扑在父母遗体上嚎啕大哭……

        就在父母刚刚去世的第三天,陆续有人来到张家: “张波,你爸爸生前向我借了20000元,你什么时候还呀?” “你爸爸在我那里拉了几车货物,还没有付款。” …… 短短几天时间里,有20多家单位和个人来找张波还钱。张波一边擦着眼泪,一边将这些人的姓名和债务数目全部记录在本子上。张波虽然年龄还小,但是父母从小教育他,要诚实做人。
  

        张波知道,父母和商业伙伴相互借用资金是常事,他本想着还完欠债还应有一定遗产。但让张波意想不到的是,到张家要债的越来越多,但他没有等到一个来还钱的,更没有找到父母哪怕一分钱的存折。

        2005年春节刚过,江油市人民法院一名法官来到张家。原来,江油市彰明盛达水泥厂等几家企业告上法庭,要求法定财产继承人张波偿还父亲生前欠款。
张波年近八旬的爷爷一下子跪在法官面前:“他还是一个孩子啊,让这个可怜的孤儿还钱,不是把孩子往死里逼吗?” 法官含泪拉起张爷爷:“我们也没有办法啊,原告按法定手续起诉,我们只能尊重法律呀!”

        法官刚走,那些没有起诉的债主纷纷来到张家,他们怕张家财产遭封存或者只还法院判决的部分而遗忘了他们……几天后,青莲镇的曾孝琼带着4岁的儿子来要账,离开张家时,曾孝琼眼角挂着泪珠,拉着张波的手:“小波,孩子他爸刚刚出车祸住在医院,要不是这样,我不会来要账的……”母子俩走远了,脸上挂着泪痕的孩子不停地回头,四目对视那一瞬间,张波的心震颤了,他暗暗发誓:一定要将父母的债务全部还清。父母清白做人一辈子,不能让他们死后背上骂名!

        2005年3月19日,江油市人民法院作出判决,要求张波在父母遗产范围内偿还债务共计90多万元。随后法院封存了除住房外(住房也被法院处理,产权属于债主,张波有权居住到20岁)的7台卡车和其他遗产。拍卖处理后,张波仍然背负着三家企业债务共计30多万元,加上那些没有告上法庭的债务,张波共计为父母负债80余万元。
    

        诚信做人,辍学打工执著替父还债
        张波的天已经塌了,而今,巨债又把他丢进冰窟。小小少年毅然作出决定:辍学打工,拼死也要替父亲还清债务。怕债主们误会,临行前的3月25日,张波给债主们一一打了电话:“叔叔,阿姨,请你们相信我,我一定偿还你们的债务。如果你们来我家找不到我,请别误会,不是躲债,我打工去了。你们放心,只要找到工作,我一定将电话告诉给大家……” 舅舅李玉贵闻讯从游仙区太平乡赶来 :“孩子, 法院判决是要你用父母的遗产偿还债务,现在已经没有遗产了,法院不会再让你这个没有责任能力的小孩偿还的。你还是去读书吧,虽然舅舅家里穷,但还是有能力资助你读书的,我不能对不起你死去的爸爸妈妈啊。” 看着舅舅眼中的泪水,张波的眼睛也红了。他哽咽着:“爸爸曾经告诉我,做人一定要诚信,欠债还钱,是人的良心啊……” 张波把书包拿在手里,看了一次又一次,最后还是咬咬牙,丢下了。他带着几年积攒的300元压岁钱,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家。

        4月12日,张波终于在一家小饭店找到一份杂工,包吃包住,每月300元工资。当天晚上,张波就将饭店旁边的一个公用电话号码一一告诉给各位债主,请他们在吃饭高峰期过后随时可以打电话过来查询他的去向。

       过了3天,真有一位40多岁姓孙的债主登门了,他称张波的父亲曾在他那里拉走10000多元的装修材料。没等张波开口,对方一个巴掌掴在他的脸上:“你这小杂种,老子才不相信你爸爸没有存款,你不要给老子装蒜……”这时,饭店老板才知道张波背着巨债。他怕给自己带来麻烦,等要债的人一走,摔给张波50元钱让他走人。

        天上下着蒙蒙细雨,张波提着用麻布袋子裹着的铺盖卷,像一只受伤的孤雁,飘零在街头。天黑了,他用衣袖擦了擦眼睛,又来到公用电话前:“叔叔,阿姨,我没有在那里上班了,如果找到新工作,我再告诉你们联系电话……”

        4月18日,一家小饭店的老板刘林收留了张波。为了不被炒鱿鱼,上班第一天,张波就将自己的实际情况告诉给老板。刘林把张波拉在一旁:“小张,放心上班。你不但可以将饭店的电话号码告诉债主,还可以将我的手机号也告诉他们,我不怕他们来骚扰……”

        这是自父母出事以来,张波听到的最温暖的话。顷刻间,张波的泪水像山洪一样滚滚而下。

        5月20日,张波领了第一个月工资400元,连同身上原有的钱凑够了600元。先给曾孝琼寄了100元后,张波用刘林的手机给债主们群发了短信:“叔叔、阿姨:我这里有500元,我也不知道到底先还给谁,我只能平均邮寄给你们,钱虽然不多,但是我尽力了。” 看着信息,一旁的刘林鼻子发酸……

        转眼到了8月,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来到张波打工的饭店。原来,张波的父亲生前购买了一份人身意外保险,保险公司经过半年多的调查取证后,给张波送来了10万元的理赔款。刘林知道,从法律角度讲,这笔钱不属于遗产,法院不会强制用这笔钱还债,债主们也不知道张波会有这笔钱。刘林把张波拉到旁边:“张波,这笔钱不要还债了,存起来读书吧!”张波摇了摇头:“叔叔,我不能这么做!”他默默地将钱分成了20多份,认真地将每一份用信封装好,写上债主的名字。
张波骑着刘林借给他的自行车上路了。这次,他要亲自上门还债,他觉得这样更能表明自己的诚意。

        张家的债主分布在江油、绵阳城区以及农村各地,距离江油城区最远的有60多公里的路程。8月的川西酷热无比,张波每天要骑上140公里路程。8月20日下午,伴着蝉鸣,张波赶到了绵阳游仙区太平乡陈学远的家。刚刚敲开陈学远的家门,张波感到两眼发花,他强撑着将装有4000元现金的信封递给了陈学远,随后,他就因为中暑跌坐在了地上。

        捧着那信封,陈学远的眼角涌出暖暖的泪水,他急忙喊来妻子,拿解暑药水给张波服下。陈学远拉着张波的手:“小波,我原本考虑你父母做生意多年,有一定的积蓄,怕你不认账,所以向你要债。看来叔叔错怪你了。这钱你拿回去,新学期马上要开学了,你还是应该好好读书,欠叔叔的钱等你工作后再说……”
听了这句温心的话,张波扑到陈学远怀里,喊了一声“叔叔”,哽咽得再也说不出话来。

        当天,陈学远将张波留在家里,弄了一桌好吃的。晚上,他再次将张波叫到自己面前:“小波,听话,回去后好好读书,我相信,知道真实情况后,债主们一定会体谅你的。”

      “叔叔,我想读书,但我不能欠人家的债啊……”
第二天一大早,张波将那个信封放在陈家饭桌上,悄悄地离开了。
    

        爱的回馈,感动债主成就孤儿大学梦
        张波走后,陈学远夫妇很是过意不去,夫妻俩当时就做出决定,不能让这个孩子再背上沉重的包袱了,一定要让他重返课堂。8月23日,陈学远找到了张波打工的饭店。恰巧张波回家看望爷爷去了,老板刘林知道陈学远的来意后,高兴极了,当即表示支持。随后,陈学远分别见了张波在江油城区的四名债主:曹立文、孙志强、邓丽华、田刚,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他们。果然,四位债主也正被张波辍学打工还债的事儿感动着,大家都支持陈学远的想法。当天晚上,五位债主一道来到刘林的饭店。此时张波已经回到了饭店,五位债主几乎同时从身上拿出几张百元钞票:“小波,去读书吧,我们支持你,你和你爸爸一样,值得我们信赖……”
刘林正在读小学5年级的儿子也拿出一个崭新的书包:“哥哥,这是我着送给你的。”

       “小波,现在什么债务你也不要想,读书期间,你有什么困难直接找我们。” “小波,我已经联系好学校了……” 看着桌子上那一叠钞票,听着一句句暖心的话,张波再也控制不住感情的闸门,他猛地跑到屋里,用被盖捂住自己的头,痛痛快快地大哭……

        当天晚上,五位债主开车带着张波回到张波老家,来到张波父母的墓前,他们表达了深深的悔意:“老张,张波和你一样,是一个值得我们尊敬、信赖的汉子啊。他辍学半年,是我们害了他,我们一定让他重返校园!”

        随后,陈学远拿出事先拟就的给张家所有债主的倡议书,在墓前读了起来:
张凤斌的债主们:
        张凤斌遭遇不幸前,跟我们都是好朋友,而他遇难后,我们却向他的儿子逼债。为了还债,他的儿子辍学打工,挣的每一分血汗钱都给了我们。可他还只是一个15岁的孩子啊!我们这样做对不起九泉之下的好友,我们现在只有联合起来,帮助他的儿子张波走出困境,让他重返校园,才能弥补我们的过失。从现在开始,希望大家都不要再逼这个孩子了…… 随后5个债主郑重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8月26日,五位债主将倡议书分别寄给了其他债主。起初,五个人并不奢望每一个债主都会签字,让他们意想不到的是,仅仅用了40多天时间,所有的债主都在这份特殊的倡议书上面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有的债主还用钢笔在倡议书上增加了新的内容:我们不但要在这个时候支持张波读书,还希望大家寻找一下那些欠张凤斌夫妇钱的人,这个时候他们应该站出来,承担他们应该承担的责任……

        从那以后,一些债主每个月都要给张波拿一定的生活费,江油城区的几位债主和刘林一道,每到周六,都会事先通一个电话,谁有空谁就将张波接到自己的家中,给他弄一些好吃的补补身体。

        2005年下半年,在债主们的簇拥下,张波进入江油一中读书。拿着债主们凑起来的读书钱,张波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压力。为了节省好心人的每一块钱,张波把生活开支降到了最低。他总是打最便宜的菜,身上穿的衣裤不是几年前父母在世时买下的,就是亲戚朋友们接济给他的旧衣物。而课余时间,他尽可能打工还债。张波的诚信与善良,感动了每一个人,债主们纷纷以张波为榜样教育自己的孩子。

        张波不舍艰辛执著还债的故事慢慢地传开了。2007年春节刚刚过,张波接到一个陌生人打来的电话:“张波,我当年还欠你爸爸10000元的货款,你父母去世后,死无对证,我本来不想还这笔钱的,可是我的良心不安呀。现在,我没有脸面面对你,你能给我说一个银行卡号吗?”握着电话听筒,张波足足有3分钟说不出话来。收到这笔钱后,张波又准备还钱,江油城区的几名债主挡住了他,要他将钱存下来读书。张波感谢大家的好意,他虽然点头同意了,但还是很快将这笔钱支付给了曾孝琼等一些家庭相对困难的债主。

        从这以后,每隔一段时间,张波都会收到一些邮寄或者电汇过来的钱,有的是当年欠父母钱的人想赖账的,还有的是无中声有借机向张波骗钱的。有个叫张海斌的“债主”,曾经是江油市马角镇、后坝镇一带有名的混混,他将“趁火打劫”的5000元现金返还给张波后,还特意给加寄了200元的利息……

        到2007年底,除那笔保险赔偿款,张波又还了60000多元的债务,这些钱除了张波的工资,绝大多数是那些欠张波父母钱的人良心发现偿还的。而每还一次债,哪怕只有区区100元,张波心里都有说不出的轻松。

        2008年7月,张波满怀信心地参加了高考。然而由于曾经辍学半年多,落下的课程较多,张波的发挥失准,高考成绩并不理想。7月27日,拿到成绩单这天,张波十分沮丧。他觉得,这不仅意味着三年的努力付之东流,更重要的是,自己对不起债主叔叔阿姨和刘林老板的关心与付出。当晚,他独自来到涪江河畔的一个公用电话前,给所有的债主们打电话:“叔叔、阿姨,我对不住你们,我落榜了,让你们失望了。明天我就去广东打工,感谢你们的帮助和支持。你们放心,那些债我一定会还上!”

        张波黯然回到老家看爷爷。没想到,7月28日一大早,张波还没有起床,陈学远叔叔就赶来了,他的脸上还挂着汗珠:“孩子,别这样,今年考不上,明年再来,叔叔继续支持你!”邓丽华阿姨也来了,手里提着新鲜水果:“小波,别灰心,阿姨相信你。”

        短短一天时间,张波的家里竟涌来16名债主。望着那一双双热情的眼睛,听着那一句句温暖的话语,张波的心头涌上千言万语,却一句也说不出口……

        从那天起,张波将自己关在房间内、埋在书堆里。为了便于联系,刘林还专门给他买了一部手机,每天晚上,张波都会收到叔叔、阿姨们发来的短信,句句关心的话语就像亲生父母的叮咛:“别累倒自己”、“不要紧张”、“好好休息”、“我们为你祝福” ……

        10月金菊飘香,在债主们的鼓励下,张波再次信心十足地走进全国成人高考考场。11月初,成绩出来了,张波考了378分,远远超出重庆大学的录取分数线。
拿到成绩单这天,张波来到父母的墓前,静静地坐了一个下午。

        时间仿佛又回到自己与父母同享天伦的快乐岁月,阵阵秋风就像父母爱抚的手……张波在墓前放了一束野菊花,那是父母最喜欢的花。在淡淡素雅的花香里,张波喃喃说到:“爸爸,妈妈,您一直教育我要诚信做人,现在我终于懂得您的意思了。只有诚信才能收获诚信,只有诚信才能收获善良。我会永远记住您的话,这是您留给我的最宝贵的遗产!”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