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数学教学有效性探索与实践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09-03-23  发稿编辑:刘庆

    数学教学的好坏,取决于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如何提高数学教学效益,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且长期困惑教师的一个普遍关注的重大科研课题。笔者在多年的中学数学教学中对此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实践,粗略的认为,教师应主要从人文关爱、指导预习、科学施教、智能练习、归纳总结五个方面,科学有效地提高数学课堂效益。


人文关爱,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厌其师而弃其道。”学生的思想、情感、愿望是决定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师首先应是学生心灵的征服者,然后是学习的指导者。只有在和谐的感情上打动学生产生共鸣,才能激发学生良好的愿望和求知欲。教师应人文关怀每一个学生,要平等、尊重、倾听、感染、理解、善待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在情感方面,教师应努力创设素质教育的环境,抓两头促中间。不轻易批评学生,更不能惩罚学生。对成绩不好的学生,更要多鼓励,多指点迷津。在知识传授上,教师应创设情境,充分放手,讲评点拨,有效控制,分层递增,师生互动,平等对话。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引导学生在不断体验成功的快乐中,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热情。


指导预习,提高学生主动求知欲


    学习的效果,取决于听课的效果。而听课的效果如何,又取决于课前的预习。预习是学习重要的一环。通过预习,学生可以在听课时有所选择,克服盲目被动。预习的主要目的是对将要讲授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学习和理解。了解新课的疑难点,重点等。教师指导预习时,要列出明确、可操作性的预习提纲。预习内容要体现点拨性、启发性、层次性、方法性,要先易后难,先单一,再综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主动自学的习惯,为新课学习打好准备之仗。


科学施教,提高实效


    科学灵活地因材施教是提高课堂教学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贯穿“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充分体现“两全、四动”。“两全”即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掌握知识,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四动”即动脑、动手、动口、师生互动,使学生主动愉快地学习。


    在教学观念上,要实现“四个转化”:由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转化为学生的“学”为中心;由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化为以发展思维、提高能力、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与良好个性品质相结合;由全班统一教学目标转化为保底不封顶的分层教学目标;由追求“题海战术”转化为少而精提高做题质量。


    在教法上,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智能水平,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例如分式的基本性质可采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对比教学模式。对概念、定理、公式可采用发现模式。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智能差异,实行有效的分层教学模式。在同一节课中,也可采用多种教学模式:新课引入阶段采用发现模式;例题教学采用启发讲授模式;小结时运用构建模式等。科学灵活的运用多种教学模式来激励学生,优化课堂教学。


智能练习,巩固拓宽知识


    作业练习是检验学习效果的依据。引导不好,将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指导作业练习中,我的思维是:


    在习题的编排上,应低起点,小步子,快节奏,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针对问题,精选习题。例如,为引入新课,选编知识衔接题;为巩固概念,选编基础变式题;为纠正差错,选编判断,选择题等等,从而实现训练目标;


    拓宽思维,举一反三。习题讲解努力做到一题多问,一题多解,一题多用,一题多变。引导学生多侧面、多层次对同一问题多途径解答,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已知三棱锥P-ABC,PA、PB、PC两两垂直,且PA=PB=PC=a,求点P到面ABC的距离。这道题主要是“点到平面距离”问题。


    解法一:作图直接求解法;

    解法二:等体积法;

    解法三:割补法,把该三棱锥补成正方体。

    学生由常规思路进行解法一求解,在老师的启发下在进行二、三的求解,这样引导学生“想一想”进行独立思考,概括总结“求点到平面的距离”的基本解法,达到训练主体思维的目的。该题讲到这里为止,弃之可惜,应该多追问几句,效果更佳。


    纵向延伸。“求该三棱锥的外接球的体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沟通前后联系,弄清知识由浅入深,逐步深化、递进,提高思维的深刻性。


    横向展开。“改变题设PA、PB、PC两两成60°,其它不动,再求点P到面ABC的距离和求该三棱锥的外接球的体积”。学生解题后,还可以横向展开,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多种途径进行解题(此种方法多适应于练习课与复习课)。思维批判性得到很好锻炼。


    逆向回转,要求学生小结距离计算时,注意转化、化归等数学思想。这样,训练学生从顺、逆两个方向思考问题,有利于认识的提高。这样一个题目多种方法解决,多角度设问,既训练了学生创新能力,又优化了学生思维品质。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评讲激励。对学生的成绩和进步,要及时肯定和表扬。对问题和错误,要善意引导学生找出原因及时改正。对学生要既热情关爱,又严格要求。使学生在成绩的不断提高中,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归纳总结,完善知识条理


    每学完一节或一章后,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也是提高课堂效益的重要环节。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总结,能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结构化、系统化、程序化、条理化、规律化、直观化、形象化。教师要循循善诱地向学生介绍一些归纳总结的基本方法。如结构法、列表法、图线法等。通过归纳概括知识,学生不仅能正确把握知识的各部份的区别和联系,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有规律的知识体系,又能抓重点,认识深刻、条理清楚,而且对概括的知识易记、易懂、易掌握。


    总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以课堂为主阵地、抓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重形式,讲效果。重设计,讲效率。重内容,讲效益。让每个学生都能用最短的课堂时间,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和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优生更有奔头,中游争赶目标,差者也有成功与满足,从而全面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