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31日前要全面完成教育灾后重建,所有学生进入永久性校舍学习,这是市委、市政府下达的事关民生的硬任务。面临灾后重建紧迫而又繁重的局势,游仙区教育系统通过整合流程、狠挖潜力,统筹安排,系统推进,全面加快灾后重建步伐,确保任务如期完成。
强管理 职责明细化
2008年10月, 游仙区教体局先后成立了局灾后重建领导小组和灾后重建办,明确了重建办的工作职责和流程, 建立起局领导分片负责、机关干部分校负责、重建办人员横向到边(所有学校和项目)和纵向到底(一个项目、一个手续的从始到终)负责的工作机制。各基层学校也建立了重建办,由专人负责,将校长主要精力解脱出来,放到学校的全局管理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上。理顺工作机制,明晰工作流程,办事效率大大提高。以前需各个学校依次要跑的手续,现在由熟悉业务的重建办工作人员打捆办理,大大节约了人力和精力。
抓机遇 与时间赛跑
游仙区教体局机关成员在余国栋局长的带领下,全身心地投入到灾后重建工作中, 他们通过精确计算,采用“咬定目标、倒排工期”的工作方式,对全区近百个灾后重建项目倒排了工期,明确了各类人员的职责,制订了工作进度表,局重建办及时督促、协调和帮助相应学校按时完成倒排工期中规定时间内的任务。
2009年2月1日,节后第一个工作日,游仙区教体局召开重建工作会议,汇总分析了重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2月3日上午,游仙区教体局又召开了灾后重建专题会议,逐校分析了重建状况,研究制定了相应的工作措施。2月3日下午,召开了全区教育系统灾后重建工作会,对重建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学校校长和重建工作人员进行了培训,增强了相关人员的责任感、紧迫感。2月16日教体局再次召开重建工作研究会,再次汇集、分析了重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抢时间 挖潜是保障
游仙区委、区府领导高度重视教育灾后重建,多次组织召开联席会议,与区发改局、建设局、财政局、教体局等相关单位沟通协调,缩短手续审批时间,加快项目推进。
区教体局进一步整合工作流程,狠挖潜力,强力推进灾后重建工作。一是切实加强领导,明确各类人员的责任,实行灾后重建目标考核一票否决制。做到任务分解到校,责任落实到人,岗位落实到点。二是增添措施,整合流程,加快报批进度。三是实行灾后重建工程项目工期倒排制、进度周报制、进展督查制。所有重建项目都要按局工期倒排表,制定各项目工期倒排表,具体落实到每一天、每一个责任人,到每一个实施阶段,并张贴上墙。四是加强督查,及时通报工程进展情况。工程进度实行一日一报,一周一小结,具体到各个的实施环节。
赶工期 安全记心中
重建工作虽然时间紧迫,但游仙区委、区府领导一直强调:绝不能建不合规、不合格、不安全的建筑,游仙教育灾后重建工作要做到又好又快。
早在建设规划阶段,区委书记、区人大主任颜超就指示:教育系统灾后重建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要与整合教育资源相结合,不建豪华校舍,不产生新的债务。
游仙区委副书记、区长陈朝先指出,灾后重建要做到手续齐备,操作规范,要超前干预,防患于未然,确保建筑工程的绝对安全和资金安全。
工程安全,关乎生命;工程质量,重于泰山。项目设计、招投标、建材质量、工程质量监督、施工验收、决算审计、资金管理,全区上下严把“七道关”,确保工程质量,把校园建成最安全的避难场所。
区教体局在《进一步规范各类经济行为的意见》的基础上,又专门制定了《关于切实加强教育专项资金管理的意见》,建立专门台帐,对各类设备采购招标、资金到位和使用情况等进行经常性检查,让教育重建项目经得起审计。同时,针对目前大多数学校在临时板房上课的特点,区教体局把师生安全放在首位,切实加强领导,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排查和消除安全隐患,投入近200万元为学校安装防护栏(网)、修建厨房、厕所,进行防水处理等,近期还将对所有板房学校安装避雷设施。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