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干教师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力量。对校长而言,关注骨干教师职业发展与引导,正面设计有效的激励方式,充分释放他们的工作潜能,从而实现骨干教师对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支撑。
教师从事创造性工作,工作过程具有灵活性的特点,很难监控,他们自我表现的欲求较高,重视精神激励和成就激励;教师的教学活动多以个性形式进行,喜欢挑战性和创造性工作,知识成果产生明显,贡献的周期相对较短,导致对教师多元化的激励较困难。学校如何稳定骨干教师,激发骨干教师工作潜能并有效用好他们的引领辐射作用,对保持学校持续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分析,教师从事工作的内在需求早已超越了基本的物质性需求,不仅仅需要尊重和社交等精神需求,而更注重追求自我表现。物质财富等成为激励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基本因素而非决定因素,优秀骨干教师在工作中更重视内在报酬。包括:参与决策、挑战性工作、感兴趣的工作或其它非教学工作任务、学习与提高的机会、他人的认可与重视、工作的自由度、多元化活动、就业的保障性等。因此,在对骨干教师的管理手段上,学校应竭力为其个人施展抱负提供平台,不仅要重视待遇留人、感情留人,更重视事业留人,给予骨干教师充分发挥优势的平台,为骨干教师施展才能创造机会和条件;在学校管理和发展等发面,赋予骨干教师话语权、决策权和发展权。
骨干教师的主要特点:
1、 重视物质待遇,金钱需求强烈,物质激励效果明显,家庭负担一般较重,愿意用更多闲暇时间来工作。
2、 个人创新能力进入高速成长阶段,成为学校教学工作中的砥流柱,在教师群体中的地位稳步提升。他们逐渐重视对学校的话语权和建议权,开始谋求在教师中更重要的地位和个人声誉,重视工作的自主性和独立性,重视获得同事的尊重。
3、 教师的发展发生分化。一部分人谋求专业上进一步深化,成为学校的业务专家。发展轨迹是:普通教师—骨干教师—核心教师—教育专家,逐步拥有专业权威。另一部分教师谋求在管理职位上发展,轨迹是:普通教师—骨干教师—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进而拥有管理权威或行政权威。
4、 教师对工作具有高选择权,工作环境和氛围对其工作绩效的影响明显。由于其所拥有的独特知识技能和经验,个性强烈,藐视行政权威,甚至“跳槽”,导致学校核心竞争力下降。正如一位专家所说,教师像游牧民族一样,哪里水草丰茂,教师就会流向哪里。
5、 因个人地位在学校中的提升,经济收入稳定,闲暇方式因多种原因而要求增加,福利待遇的需求呈现多元化。
6、 重视个人理想、抱负表现的可能性,重视行政职务给个人带来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惠。
以上现状显示,如何发挥骨干教师的力量,成为学校管理工作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个好校长,应该给学校留下永恒的、持久的动力,善于把师生们形成共识的价值观、力学思想、群体意识、行为规范等,构成自己学校文化的价值观体系,让每位教师在理解中工作,在依靠中育人,在责任中奋进,为学校创造人文精神的文化氛围,给社会创造良好的学校形象。
学校的应对策略: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