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住在北川擂鼓板房小区的于再勇、罗兴蓉夫妇,因为地震,一下子有了5个从11岁到16岁的儿女。原来,地震中,于再勇丧妻,罗兴蓉丧夫。为了好好活着,把5个孩子培养成才,他俩于一个月前重组新家。
这个重组的特殊新家庭,牛年春节过得如何呢?1月30日,记者再进北川,探访了这个新家。
板房过年 快乐满屋
当天是大年初五,牛年新春佳节的喜庆,依然浓郁。当天下午5时,在小区板房里,罗兴蓉正在准备晚饭。她说:“过年,我们还是要煮点好的来吃。家里7张嘴,有5张嘴正在吃长饭。为了填这5个娃儿的嘴,我煮一顿饭要搭3斤白米,炒5斤白菜,烧3斤肉……”罗兴蓉的丈夫于再勇哈哈一笑,伸手取下了挂在墙壁上的香肠腊肉,对罗兴蓉说:“那有啥,比起那些死儿伤女的震灾家庭,我们家里有5个这么健康活泼的儿女,真是福气。”
此时,隔壁板房传来朗朗笑声。记者走到隔壁板房里,只见几个娃娃脑袋正凑在电视机前看春节联欢节目。这五个娃娃就是于再勇和罗兴蓉重组新家后,所拥有的5个孩子。大女于敏16岁,目前在北川中学读高一;二女杨兰15岁,在擂鼓中学读书;三儿于朝阳13岁,在曲山小学读书;四女杨明香和五儿杨明港是对龙凤胎,11岁,在擂鼓小学读书。自然,姓于的一儿一女是于再勇与前妻董琼华所生。姓杨的三个小儿女,则是罗兴蓉和前夫杨均所养的。
正采访时,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模李林国给于再勇家送来了一床新棉被,几十斤面,一箱火腿肠。原来,考虑到家有5个小孩子要抚养,在上级组织安排下,李林国和于再勇夫妇一家结成对子,帮助他们重建家园。李林国对13岁的于朝阳说:“好儿子,李叔叔和你爸妈商量了,准备联系武汉一家好人来助养你,你觉得如何?”于朝阳说:“我听爸妈和李叔叔的。我相信自己长大后也是人才,也有本事去帮助他人,就像现在好多山外人帮我们一样!”
于再勇摸摸小儿子的头,说:“有了这样懂事的好儿子,我再苦再累也值得。”
牛年春节 温暖依旧
于再勇今年39岁,罗兴蓉37岁。经人介绍认识后,两人在2008年12月24日,领取了结婚证。他们在一起,谈得最多的是如何养大这群娃儿。于再勇曾对罗兴蓉说:“要是只考虑个人感情,可能你和我一辈子都难以走出丧偶阴影。但现在,我们是这群娃儿的父母,有责任尽快振作起来,养大娃儿,建好家园。”不擅言谈的罗兴蓉听后,微笑着对于再勇点头称是。
5个娃娃都在读书,学费国家都给减免了。但是每月必需由家长付的1000多元生活费,还是让这对丧偶男女很为难。为解决生活费,他们把政府发给两家人建房补贴款近3万元凑在一起,决定先不忙在废墟上建房,而是买了辆小货车,开始给建房农户运送建材。两个人齐心协力,每天基本有50元的纯收入,解决了五个娃儿每月在学校的生活开销所需。
今年放寒假了,五个娃儿都回到了板房里。于再勇夫妇把不足20平方米的板房用一床布帘隔成两间,里间住着他们夫妇,外间的双层床上住着三个女儿。罗兴蓉的父母主动把隔壁的板房腾出来,自己回到家中废墟外的临时过渡房里住。于再勇抬回一架双层床,安顿两个儿子晚间睡在此。
今年过年前,罗兴蓉在家乡老房废墟里养的两头猪都肥了,他俩卖了一头肥猪,把钱攒着准备给娃儿春季开学用。杀了一头小猪,做了香肠腊肉。大年三十,这一家七口人在家团年后,便去了罗兴蓉前夫的父母家拜年。大年初一,于再勇给5个娃儿每人发了20元压岁钱,罗兴蓉给5个娃儿穿上了崭新的衣裳。之后,他俩领着这群娃儿,到了曲山老县城,祭奠了他们逝去的亲人。接着,他们又去给众亲戚拜了年。每到一处,于再勇都笑着说:“和罗兴蓉成家后,让我走出了悲伤,让我今后的日子有了奔头,那就是一起养大这5个娃儿。”罗兴蓉说:“这个冬天,我不冷。今年过年,我感受到了跟往年一样的温暖。”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