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改革开放30年变化人物访谈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08-12-15  发稿编辑:

坐滑竿花71分钟死在路上  坐救护车仅用17分钟捡回一条命

        我叫张邦嘉,今年68岁,是游仙区凤凰乡紫气村7社人.今年10月29日晚,我突患心绞痛性命不保.救护车沿水泥公路往返我家门口,将我从死神身边拉回了人间。然而30年前同大院和我同样遭遇的李大嫂却没我幸运。
    乡道不畅  年仅39岁的植棉女能人死在路上
    李大嫂是我亲戚,她去世那年仅39岁,是大队棉花组组长和技术员.李大嫂是全乡有名的植棉能手,和群众的关系处得极好。1978年6月14日下午,李大嫂因为连续几天在高温下给集体的棉田喷洒剧毒农药,而中毒昏倒在田边,在场的大队“赤脚医生”发现后,要求立即送医院抢救。
    当时,从田边到公路得经过两公里长的崎岖山路,从公路到乡卫生院还有3公里路。那条公路其实就是机耕道,仅能通过手扶拖拉机.不巧的是,当时大队仅有的一辆手扶拖拉机却在当天一早就到外边拉肥料去了。乡场上有汽车却开不进来 。于是,我们社员手忙脚乱地找来工具,绑起滑竿,6个年轻人分3组轮换着将李大嫂抬进乡卫生院。医生诊断后发现李大嫂心脏早已停跳,瞳孔放大。尽管大家苦苦哀求,白衣天使仍然表示无力回天。他们说,如果早到半小时,患者还有救。
    当时,我抬头看医院墙上的大钟,从李大嫂昏倒在田边直到把她抬进医院整整用了71分钟。
    改革开放  我们把这条伤心路修成了水泥公路
    李大嫂就这样在亲友的眼泪中走了,这条路也成了村里人的伤心路。在李大嫂的葬礼上,村里人都发誓一定要早日修成一条畅通路。
    1979年,改革开放的春风也吹进我们山乡,“要致富,先修路”的呼声越来越高。当年冬天,在乡政府的统一协调下,3个村社将这条公路重新设计、规划,并将路面拓宽到5米.1981年冬,乡,村出面组织社员们又将路面修整后铺上块石和碎石,1998年这条公路再次被铺上柏油。进入21世纪,凤凰乡先后用5年时间修通了凤凰乡通往周边的4条外延水泥公路,总长达26公里.其中当年的伤心路也变成了水泥公路。同时,凤凰乡各村社也积极行动,先后修通了长百公里的村社公路,都铺上了碎石,有的村社公路还修成了水泥路。
    我所在的村社也修通了水泥公路,经过我家门口的还有一条长约两公里的社道,这条社道去年又被改建成了水泥路。 
    乡道通畅  我患急病仅用17分钟就被送到医院救活
    10月29日,我在本社建房工地当杂工劳累了一天,当晚9点过,我刚走到床边,正准备睡觉,突然胸腔内如刀绞一般地疼痛.我用双手紧紧地抱住胸口,瘫倒在地,大汗淋漓,痛苦地呻吟。此情此景吓得我老伴惊叫起来.她的叫声惊动了同院居住正在看电视的侄儿。侄儿急忙拨通了急救电话。
    很快,乡卫生院的救护车赶到,医护人员迅速将我抬上车,紧急施救。接着救护车风挚电掣般地向乡卫生院驶去。经过医护人员的全力抢救,我又活过来了。医生说,再晚几分钟,可能我就没救了。随行的侄儿一看手表,从打急救电话到我被抬进乡卫生院仅用了17分钟。
    我想,当年要是有今天这样好的路,李大嫂一定会活到今天,和我们一起看改革开放30年农村的大变化!
(张邦嘉口诉   田明霞  程功明整理)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