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残联副理事长申知非(前一)第一时间到北川查看灾情
5.12特大地震给北川残疾人事业造成毁灭性打击,全县因地震死亡残疾人1721人,不同程度受伤6700人,残疾人总数由地震前的12000人增至17429人,占总人口的12.27%。12845户残疾人家庭房屋倒塌38536间;危房3211户,9634间,全县残疾人事业直接经济损失达2.63亿元。
“屋漏偏逢连夜雨”,地震后又遇“9.24”洪灾。北川残联在理事长彭长诗的带领下,全体干部职工积极主动投入救灾工作,按照队伍重建、心理重建、基础设施重建、残疾人家庭恢复重建的工作思路统筹解决好受灾残疾人的安置、康复、就业、维权等工作。
伤残安置 妥善解决
北川残联按照“就地、就近、分散和属地管理”的原则妥善解决伤残人员的临时安置和过渡安置。将孤残人员安排到桂溪福利院集中供养,截止目前已安置36人;对需要继续治疗的伤残人员,统一安排到绵阳市中医院进行康复治疗,目前近100人在继续接受治疗;治疗好需要异地安置的伤残人员,优先考虑给他们提供生活方便的板房区,并积极鼓励有一定生活能力和劳动能力的伤残人员回乡开展灾后重建。通过县安置组、各个单位、乡镇干部的共同努力,确保了伤残人员住有所居,并积极落实灾后补助政策,确保每位伤残人员按政策享受救助。
康复措施 深入人心
地震造成26000余人住院冶疗,不同程度肢体残疾人6000余人,截肢300余人,这使伤残人员的康复训练显得尤为重要。北川残联投资40余万元在曲山镇永兴安置点、陈家坝乡双埝村安置点、擂鼓镇胜利村安置点、北川中学建立了四个康复训练站,聘请了专业人员有计划、有步骤地为伤残人员进行康复训练。已累计康复训练伤残人员1000余人次,特别是永兴安置点康复站,在开展康复训练三个月的时间里,来参加康复训练的达到600多人次,为地震伤残人员尽快恢复身体机能,减轻残疾程度起到积极作用。为298人装配了假肢;组织万江眼科医院医生在永兴、擂鼓、陈家坝三个集中安置点和通公路的8个乡镇进行白内障筛查,查出白内障患者100人,组织到万江眼科医院进行手术137例,每例补助资金800元,有效的解决了残疾人员的康复需求。
救灾物资 落实到位
灾情发生后,北川得到了全国各地的支持,特别是残疾人安全越冬方面,青岛市残联、青岛狮子会为北川贫困残疾人捐赠棉衣3000件,价值25万元;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为北川残联捐赠10万元用于残疾人买棉衣棉被等过冬物资。北川残联及时将救灾物资和资金发送到了残疾人手中。
5.12地震造成残疾学生213名,截肢59人,为了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残联向上级争取,联系企业捐助等,共筹集衣服200套,书包100个,文具110套,现金1万元,捐给北川中学的残疾学生,并资助7名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家庭子女入大学深造,为每人捐资2000元。
地震后北川残联接受捐赠轮椅871辆,拐杖150副,坐便器30个,助行器21个。现已发放轮椅263辆,拐杖82副,坐便器5个,确保每个有需求的人都有用品用具使用。
促进就业 积极自救
为更好地解决地震后残疾人生活、生产,促进残疾人集中就业,鼓励残疾人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等问题,北川残联与上级残联一起开展残疾人技能培训二期,共对200余名残疾人进行培训。北川残联同河南省驼人集团、南京残疾人艺术团等企业携手,组织输送残疾人务工59人,为残疾人提供公益性岗位6人,扶持农村残疾人发展种养业1000人;并引资建立了北川居安防火用品厂。残联还与县委组织部联手推进灾后农村贫困残疾党员重建家园25名,每人补助资金2000元。通过这些帮扶措施,有效地促进了残疾人就业,发展生产,增加收入。
恢复重建 资金到户
修建永久性住房是解决残疾人家庭永久安置的唯一途径。为解决残疾人家庭的实际困难,调动他们就地重建家园的积极性,残联争取到22万元资金用于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修建永久性住房补助,已把项目落实到了乡镇各户头上,房屋建设正在进行之中,预计明年年初全部搬进新房。
北川县残联面对重重灾难,他们齐心协力、艰苦奋斗,共同夺取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新胜利,为北川残疾人撑起了一片蓝天!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