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我市正式启动“城建攻坚”计划,着力拓展城市空间、优化城市布局、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力争用五年的时间让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变得更加宜商宜业、美丽宜居。据悉,2016年计划建设市政重点项目133个,确保完成投资50亿元。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既是打基础、利长远、增后劲的发展工程,又是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民心工程,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群众幸福指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今年4月,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绵阳城区城建攻坚行动项目计划(2016-2020年)》。《计划》涵盖470个项目,总投资约959亿元,“十三五”期间预计完成投资688.2亿元,工程包括城市道桥、公共交通、停车系统、智能交通、城市景观、供水系统、防涝工程、污水工程、环卫工程、地下综合管廊等12个方面,主要涉及“拓展城市空间,再造一个绵阳——科技城集中发展区;优化城市布局,建设畅通绵阳——中心城区交通改善;完善城市功能,建设幸福绵阳——管线及配套设施;提升城市品质,建设美丽绵阳——城市景区化”四个板块。
各地各部门按照会议要求,早谋划、早部署、早准备,分领域及时制定项目推进五年计划,做到“干着今年的、备着明年的、想着后年的”,着力形成开工、续建、竣工滚动投资的良好格局。
据市重点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绵阳城区2016年市政基础设施重点工程项目实施方案〉》,今年,我市计划市政重点项目133个,确保完成投资50亿元。重点是加快一环路、二环路建设,构筑城市环线,完善骨架网络;加快集中发展区建设,推进海绵城市及综合管廊建设试点;加快三江六岸城市主体景观带等“美丽绵阳”项目建设,提高城市品质和美誉度;加快剑门路西段片区排水综合改造、七星坝污水处理厂等市政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
截至目前,绵盐路航空家园人行过街天桥、城建攻坚计划项目编制、三江六岸城市主体景观带建设项目(一期)等10个项目已完工,平政雨水提升站、小枧沟镇城镇化建设项目(含小枧湿地公园)等项目建设正加快推进。此外,第四季度还有一批市政重点项目陆续开工建设,如五一广场景观提升工程、剑门路排水综合改造项目等。
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绵阳市一环二环成环项目设计方案》于今年3月获市城乡规划委员会2016年第1次会议审议通过。记者从建设单位绵投集团获悉,本月以来,一环路北段东延线、一环路南段东延线、一环路南段、二环路四期(科教创新区基础设施项目)4条市政道路建设前期工作已陆续展开,均计划于2018年10月完工。
绵投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经调研论证,通过近年来的建设,我市路网密度有所提高,但与实际仍存在差距。通过这4条道路的建设,将重构一环、贯通二环,极大改善绵阳区域交通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及投资环境,促进绵阳城区的发展。该负责人表示,道路建设过程中,将结合“海绵城市”建设要求,采用透水人行道铺装、下沉式绿地、植草沟等低影响开发设施。( 赵烨)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