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彭宇行:让幸福绵阳触手可及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6-10-13  发稿编辑:韩春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省委王东明书记强调“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努力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绵阳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把幸福绵阳建设作为全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任务,努力让人民享有更优美的环境、更满意的收入、更安全的保障、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厚实群众的幸福“里子”,让幸福绵阳触手可及。 

一、优化人居环境,增强群众舒适感 

良好人居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绵阳市坚持以优化人居环境为抓手,着力提高城市的优美度和宜居水平,以城市“美丽指数”和“宜居指数”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实施“美丽绵阳”工程。推动城市变景区,对市内高速出入口、三江码头、城区公园等重要节点、线路和景点进行全面改造提升,加大城区环境综合整治和绿化、美化、亮化力度,依托穿城而过的三大水系打造西部城市夜景标杆,努力建成四川最美丽城市。强化环境污染防治,深入开展“天蓝”“水绿”“土净”行动,全面打响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让人民群众呼吸上新鲜空气、喝上干净水、吃上无污染粮食。加强生态保护建设,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加快申建中国绵阳大熊猫国家公园,探索实施涪江流域生态补偿和水质超标资金扣缴制度,在全国率先开展领导干部离任生态审计,其经验得到中央改革办肯定。2015年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03天,主要流域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100%,荣获“中国十佳宜居城市”称号,获评第五届中国国际生态城市论坛暨博览会“最佳城市风采奖”。 

开展交通攻坚大会战。打通对外联接通道,加快推进绵九、绵西高速和绵遂、成兰铁路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规划建设北川等通用航空机场,成绵乐城际铁路、绵遂高速等交通干线建成通车,绵阳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达到154.8万人次,加快建成西部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畅通城市内部交通体系,建设二环路、绕城高速、机场直通道等城市快速通道,启动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改造提升城区路桥站,增设公交车专用通道、开通城市定制公交,新投入使用一批公共自行车,建成42公里城市绿道,市民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推进城建攻坚行动。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实施雨污水干管工程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元通溪谷公园、边堆山遗址公园等城市新区公园,启动国家级新型城镇化、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等多项试点,有序推进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深入推进产城融合,规划建设100平方公里科技城集中发展区,加快完善城南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成功通过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评审。实施智慧绵阳建设行动,推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产业应用、信息惠民、智慧城市“三大工程”,加快数字家庭、智能交通、智能停车场等建设,获批宽带中国示范城市。 

二、推动人人享有,增强群众获得感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绵阳市在加快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使广大人民群众享有更多获得感。 

实施“免费午餐计划”全覆盖。在全省率先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免费午餐计划,按照“总体规划、先易后难、由点到面、有序推进”思路,克服财政吃紧困难,首批在平武、北川国家级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县试点后,逐步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开。2015年投入资金5046万元,2016年预计将达2.3亿元。截至目前,全市所有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已全面实施“免费午餐计划”,成为全省首个实现全覆盖的城市,比原计划提前一年完成,惠及全市500所学校近20万名学生,被老百姓誉为“距群众最近、最有温度”的幸福绵阳工程。 

推进养老服务平台建设和库存商品房适老化改造。建成12349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整合志愿者、社会组织、加盟商及卫生医疗机构等资源,汇集服务人员4000余人,构建起安全、便捷、周到、完善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目前已为10多万居家困难老人提供“一键通”养老服务。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牵引,推进库存商品房适老化改造,引导企业自主完善房产项目居家养老服务功能,大力引进具有国际水平的知名养老服务机构,加快发展康养地产,为老年人提供优质、舒心、便捷的居住条件,让其安享晚年生活。 

加快棚户区改造和老旧小区治理。把棚户区改造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发展工程和提高民众福祉的民生工程,不断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去年全市开工危旧房棚户区改造11242套、开工率全省第一;“十三五”期间,全市拟再改造危旧房棚户区29731户、面积237万平方米、投资额超过100亿元。鼓励货币化补偿安置,支持居民自主选购住房、节省安置过渡期费用,让老百姓的幸福生活“由期货变为现货”,去年全市实现货币化安置5775户、安置率全省第一。启动老旧小区治理工作,计划用3年时间对全市1300多个老旧小区全面改造提升,惠及14.8万户50多万群众,共圆群众“安居梦”。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坚持把脱贫攻坚摆在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局来谋划,以秦巴山区贫困县、龙门山区高山区和丘陵地区旱山区为主战场,打好“3+10”政策组合拳,推进以“基础、产业、新村、能力、生态”为重点的“五大扶贫工程”。加快全省丘区农村脱贫攻坚示范区建设,为全省丘区脱贫攻坚探索新路子。实施“四个一批”脱贫攻坚行动计划,持续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在全面小康道路上,不落下一户一人。 

三、促进社会和谐,增强群众安全感 

平安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绵阳市大力推进平安绵阳和法治绵阳建设,不断创新社区服务,着力打造和谐社会环境,让每位群众都能安居乐业,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幸福。 

构建社区服务“三治协同”机制。针对城乡社区“社会组织力量薄弱、治理活动主体单一、群众参与度不高、治理工作创新不够”等问题,在全省率先探索出“以基层自治为基础、多元共治为目标、坚持法治为保障”的社区服务“三治协同”机制,形成了社区群众充分自治、多元主体积极参与、基层法治基础夯实的社区服务新格局。创新社区服务模式,在平武县高村乡探索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民主模式”,在江油市探索实施单元化联户共建共享工程,在涪城区剑门路西段社区探索成立“爱心银行”,在盐亭县生产村探索成立自治社会组织,不断深化“三治协同”实践,形成了人人都在自治中、人人都在共治中、人人都在法治中的和谐城乡社区环境。 

完善平安绵阳建设“三大体系”。完善治安防控体系,构建“点线面结合、网上网下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结合”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度连续五年名列全省前两位。完善应急救援体系,成立绵阳市应急综合救援支队和17个救援分队,定期组织开展应急救援联动实战演练,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调、军地结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应急救援工作格局。完善质量安全体系,积极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和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加大对食品药品领域违法犯罪行为打击力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群众对食品安全状况满意度连续三年保持全省第一。 

筑牢法治绵阳建设基础。推进依法行政,建立“三项清单”制度,强化政府重大决策集体讨论、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合法性审查等刚性约束,坚持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被确定为全国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市。着力司法公正,深入推进审判公开、检务公开、警务公开、狱务公开,杜绝暗箱操作,真正让司法“晒”在阳光下,筑牢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深化信访改革,建立市级领导包案全覆盖制度,全面推行联合接访、不满意信访事项第三方评价机制,国省两级交办信访积案结案率100%、息诉息访率92%,获评全省积案难案化解先进集体。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历史遗留问题,构建起“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良序。 

四、塑造人文精神,增强群众自豪感 

文化是人民群众必需的精神食粮。绵阳市注重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打造具有时代特质的城市人文精神,不断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增强群众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为幸福绵阳建设提供强劲的精神动力。 

延续城市厚重历史文脉。绵阳是拥有2300多年厚重历史的文化名城,嫘祖文化、大禹文化、三国蜀汉文化、李白文化、文昌文化等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羌族文化、白马藏族文化等民族文化特色鲜明,两弹城、亚洲最大风洞群蕴含的国防科工文化独具魅力,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铸就的感恩奋进文化感天动地,文昌庙会、雎水踩桥等大众文化活动源远流长。在传承历史文化过程中,注重保护性开发嫘祖陵文化景区、跃进路1958特色历史文化街区,打造越王楼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中心、青莲国际诗歌小镇,举办海峡两岸文昌文化交流活动、华夏母亲嫘祖故里祭祖大典,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厚植城市文化底蕴,不断增强市民的历史文化认同感。 

打造创新活力希望之城。注重融入科技、创新等现代元素,培育塑造创新创业、开放包容的城市人文精神,着力打造一座“创新之城、活力之城、希望之城”,让每一个生活在绵阳的人民都倍感自豪。加快建设100万平方米的创新创业平台,制定出台绵阳市鼓励创新创业“十有”政策,办好中国(绵阳)国际科技博览会,举办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军转民大赛,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滚滚热潮。牢固树立“对内靠改革、对外靠开放”的理念,不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合作,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着力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创新创业氛围日益浓厚、城市动力活力不断增强。鼓励各方有志之士来绵投资创业,共享国家科技城建设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新机遇,让一个个希望在绵阳点燃、一个个梦想在绵阳实现。 

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完善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推动在绵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免费开放,实现乡村和城市学校少年宫全覆盖,让群众就近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打造126文化创意产业园、科技城文化艺术广场,鼓励创作具有本土特色的优秀文化作品,电影《兰辉》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音乐作品《江上泛舟》获亚洲国际音乐节创作金奖。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开展“书香绵阳”全民阅读、“绵州大舞台”惠民演出等活动,承办中央电视台中秋晚会、第四届中国诗歌节等大型文化活动,不断满足群众日益提升的精神文化需求。 

着力提升市民人文素养。提升市民道德素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定期开展“最美志愿者”“最美绵阳人”等评选活动,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不断焕发社会正能量。增强市民科学素养,积极开展“科技之春”“科普进万家”等活动,宣传展示国家科技城风采和科学知识,营造全社会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良好氛围,获批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完善诚信奖惩机制,发布“红黑榜”,评选表彰诚信建设示范窗口和诚信单位,曝光惩处弄虚作假和伪善欺诈行为,让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寸步难行。继承发扬“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光荣传统,扎实做好优抚安置工作,形成“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的生动局面,2016年再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推进文明城市建设常态化、长效化,连续五年蝉联“全国文明城市”,成为群众最为津津乐道的一块“金字招牌”。 

幸福不会从天而降,好日子是干出来的。绵阳,过去因古人的赞誉享有“富乐之乡”的美誉,未来将以540多万绵州儿女的共同努力,成为人人向往的“幸福之城”。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