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过去5年,我市通过强力推进脱贫攻坚,累计减少贫困人口55.3万人,全市贫困发生率从17.9%下降到3.1%
在10日上午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绵阳市第七次代表大会开幕式上,中共绵阳市第六届委员会工作报告中的两个数据让与会代表们倍感振奋:5年来,我市通过强力推进脱贫攻坚,累计减少贫困人口55.3万人,全市贫困发生率从17.9%下降到3.1%。
这得来不易的成绩,离不开奋斗在脱贫攻坚战场上各级党员干部的艰辛付出。未来五年,我市如何将脱贫攻坚这第一民生工程落到实处?与会代表们围绕着聚焦三大扶贫主战场建设、着力产业发展等重点以及形成攻坚合力三方面谈措施、想办法,确保我市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奋斗目标。
聚焦三大主战场
“把北川平武、丘陵旱山区和丘区脱贫攻坚示范区作为主阵地,落实‘六个精准’、实施‘四个一批’,列出清单、挂图作战,建立脱贫人口有序退出和返贫人口跟踪掌控机制,确保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绝不落下一村一户一人。”
陈伟代表认为,坚持把“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目标相统一,做到近期与长远相结合。在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建设美丽新村、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村电商等方面下功夫,把贫困户加进去、带起来,确保按时按质完成精准脱贫任务。
付红梅代表、杨琼代表建议,各地要注意贫困村和非贫困村在项目、资金、政策方面的均衡问题,要认真研究“插花式”贫困户脱贫奔康的路径。
着力产业发展重点
“以交通为重点,加快推进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建好武引二期工程,根本改善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农村电商、乡村旅游,使每个贫困户都有增收项目和脱贫门路。”
贾友忠代表认为,产业扶贫是实现贫困地区群众脱贫奔康的重要抓手。今后五年,我们将继续抓好产业扶贫这一核心任务,着力优势产业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以及推进科技扶贫行动等,不断提升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为全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张志敏代表认为,易地搬迁要保质保量加快推进,为生产生活环境较为恶劣的贫困群众“挪穷窝”。在产业发展上,要注重“输血”和“造血”相结合,让老百姓有一门真正脱贫致富的技能。在智力扶贫方面,要注意贫困群众子女教育问题,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整合多方力量
“层层压实责任,严格督查考核问责,有效激发干部群众内生动力,动员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冯中兵代表认为,这些举措有利于我市形成政府、市场、社会互为支撑,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
胡永兴代表认为,要在发动群众方面下功夫。让更多回乡成功人士、致富能手加入村社干部队伍,发挥好基层组织作用,带动群众参与脱贫攻坚建设。加大政策举措、先进经验和文明新风宣传力度,提升群众参与意识和文明意识。 (裴玉松)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