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重、装盒、打包、贴封条,一枚枚经过清洗喷字后的鸡蛋,经过精心包装,被装上了排队等候的物流公司大卡车,开始踏上了漫漫的“卖途”。这是记者日前在安县好农国际物流园区见到的一幕。“在互联网上卖鸡蛋,生意好得遭不住。”公司负责人徐宁高兴地告诉记者,“前段时间在网上搞鸡蛋促销活动,我们三天时间就卖了256万元。”
今年以来,我市将电子商务和“互联网+”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全面掀起发展电子商务的新高潮。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全市已拥有电商服务平台企业40家,依托第三方平台开设网点企业2300余家。全市今年实现电商交易额1319.39亿元,同比增长41.1%,全省排名第二。其中网络零售额45.9亿元,同比增长20.7%。电商产业已成为助推科技城发展的新引擎。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电商产业发展。市委书记彭宇行强调,要把电子商务和“互联网+”作为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一号工程”抓紧抓好抓出成效,积极推进电子商务和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为全市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市委副书记、市长刘超也要求,要依托科技城的良好基础和比较优势,扎实做好电子商务和“互联网+”工作,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营造良好发展氛围吹响电商发展号角
随着新一轮产业升级浪潮的到来,市委、市政府清醒认识到,进入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和“互联网+”必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为此,我市在牢牢抓好高新技术产业基础上,将电子商务和“互联网+”作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一号工程”,成立了组织领导小组,将相关内容列入考核范围,着力将绵阳建设成具有较强自主创新力、产业集聚力、品牌影响力和区域竞争力的“中国西部电商城”,使其成为带动绵阳经济腾飞的又一“新引擎”。
今年以来,我市先后组织涪城、游仙、三台、北川等县市区及市级相关部门到内江、成都、仁寿、陇南、福建莆田等电子商务发展较快地区考察,学习其他地区成功经验。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和报纸、广电等传统媒体,加大电子商务宣传力度,在全市范围内不断掀起发展电子商务的热潮。
按照规划,我市将建设一批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电子商务产业园区,推动电子商务和“互联网+”与“两新”产业融合发展,向农业、旅游、教育、文化等多领域拓展,并成立总金额达5亿元的专项资金,为电商企业提供融资担保等服务。
在编制全市电商发展规划时,我市除做好顶层设计外,特别统筹考虑了全市各区域的功能定位,坚持突出特点,各有侧重,实现错位发展,避免各自为战、无序竞争。如涪城区定位于生鲜食品O2O及配套发展,三台县则以电子商务进农村为主要突破口。
实施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工程,全市先后组织“2015互联网+走进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峰会、全市跨境电商平台应用暨外贸政策业务培训会、申报直通车——项目申报专项培训等上百场专业及综合类电商行业培训及相关活动,受训人员超过10万。
大力开展全企入网推进各行深度融合
在推进电子商务发展工作中,我市深入开展“全域电商、全企入网”,积极引导鼓励市内大型商场、批发市场、连锁超市、餐饮企业、工业企业、特色农企等建立平台或利用第三方平台开展电子商务,推动电子商务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转型升级发展。
突出园区载体平台搭建,加快“一地三区多园”集聚发展格局的建设步伐:依托科创区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着力打造涪城区千亿电商城、游仙区绵阳科技城电商谷、高新区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并以江油市颐江电子商务产业园、三台县电子商务产业园、安县电子商务产业园等集聚区为代表,形成别具一格的电子商务产业带,促进我市电子商务集聚集群错位发展。
引导县市区、园区结合自身实际,建设各具特色的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园,初步建成了科创区电子商务基地、高新区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游仙区电商谷、江油市电子商务集聚区、涪城区毅德·绵阳电子商务产业园、三台县电子商务产业园等10个电子商务集聚区,形成了多头并进、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的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发展格局。
科创区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已入驻包括长虹佳华、科瑞软件、灵创孵化器、互联网联盟、果岭孵化器等为代表的一批电子商务和信息软件等电商应用关联企业500余家; 高新区跨境电商产业园已成功引进110余家市内外知名电子商务企业及金融服务配套企业入驻。
电商快速发展,进一步激发了企业“触网”热情。高水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天泰·剑南国际食品城、毅德商贸城等传统商贸企业纷纷加入电子商务大军,长虹新能源、兴事发门窗等规模工业企业积极利用天猫、京东、阿里巴巴等第三方平台“触网”,四维餐饮、森林雨火锅、满江红火锅等3000多家本土餐饮娱乐企业纷纷入驻百度糯米、窝窝等团购网站,并通过开通微信公共服务平台等方式,采用线上线下O2O模式拓展市场。
培育本土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农村电商
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我市结合各地实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围绕优势特色行业,重点在家电、旅游、酒类、农产品、生鲜食品、再生资源、媒体、物流等领域,积极培育本土龙头企业,力推平台型特色电商企业,提升本土平台核心竞争力。
全市先后打造了科瑞软件“觅来”时尚购物、西蜀网“淘绵州”为代表的综合型购物平台,以靓家宅配、乐居家居商城为代表的家居建材平台,以天泰国际食品城“食哈哈”食品同城购、四川“菜鸽子”为代表的副食、生鲜类行业平台,以金循环电子商务、长虹新能源为代表的再生资源及新能源平台,以毅德商贸、中维商城等为代表的其他行业垂直平台。
同时,积极引进国内知名电商平台,夯实农村电商发展基础。去年,三台县被确定为2014年中央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吹响了我市发展农村电商的号角。今年,北川又成功入围全国第二批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期间将每年获得国家财政2000万元的资金支持,用于支持县、乡、村级物流体系建设、电商培训等。
目前,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项目正式落户北川、安县,江油、游仙被列为省级电子商务工作试点县。全市现已建有农村电子商务平台企业8家,利用淘宝、天猫、京东等三方平台开店的企业(专合社)达到110多家,网络零售交易额1.1亿元。
根据规划,我市还将在未来两年时间内,发展1万家农村电商经营主体,建设1000个村级电商服务点,搭建4个行业专业服务平台,力争到2017年,全市培育5家电子商务交易额过1亿元的企业,实现农产品年网络销售额突破10亿元。(魏星奎)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