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专家表示适当低速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3-06-24  发稿编辑:景秀丽

经济增速放缓但未偏离正常轨道

央行周五发布的2013年第二季度三份问卷调查报告显示,今年二季度银行家和企业家信心指数均有所下降,宏观经济感受“偏冷”的受访者比例上升;尽管城镇居民通胀预期保持稳定,但受经济放缓等因素影响,居民对未来就业前景信心在下降。

调查数据显示,银行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为35.1%,较上季度下降5.1百分点。其中,61.5%的银行家认为宏观经济“正常”,较上季度下降7.4个百分点;34.1%的银行家认为“偏冷”,较上季度提高8.8个百分点。而银行家宏观经济信心指数为64.1%,较上季度下降8.1个百分点。

“银行界和企业界对宏观经济的感受度与上半年经济运行总体态势相吻合。”华安证券宏观分析人士表示,我国宏观经济在经历了去年四季度的小幅短暂反弹后,于今年上半年再次出现回落。随着近期主要宏观经济指标的发布,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也纷纷下调了对中国2013年的经济预期。

“在目前复苏乏力的宏观经济形势下,不少机构调低了对今年经济增长的预期。不过要指出的是,当前宏观经济总体运行虽然增速放缓,但基本还属平稳,且这一放缓也是我国主动调控的结果,宏观经济并没有出现大的风险和问题。”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总体看,当前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并未偏离正常轨道,目前我们的关注点应该尽快从增速转到结构调整上来。”

连平进一步表示,从目前情况看,我国全年实现7.5%的GDP增长率是可能的。这样的增长速度恰好符合中央的预期,即适当的低速度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中国经济增长的再平衡。

另有市场人士表示,尽管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长低于预期,但今年下半年和明年上半年将有较大机会呈现复苏。适度稳健的经济政策和更积极的经济改革措施将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

下半年经济运行即将开局,应从哪些领域要“动力”?“下半年经济形势整体不太乐观,从PMI出口订单持续疲弱的表现来看,近期美国和欧洲经济走弱可能继续抑制我国外需;另外,最近几个月人民币汇率的持续升值也对出口产生额外的负面影响。同时,依靠投资拉动经济的发展模式也不可持续。由此可以判断,目前中国宏观经济无法依靠政策宽松与刺激重返复苏的轨道,而应更多地向消费要增长潜力。”某商业银行分析人士表示。

本次问卷调查也显示,居民未来3个月购车意愿为14.5%,连续两个季度小幅下滑;居民未来3个月购买大件商品的消费意愿为24.8%,与上季度持平;居民未来3个月旅游意愿为29.1%,分别低于2011年和2012年同期0.5个和1.4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居民的消费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开启,这需要政策进一步扶持和关注。”上述商业银行分析人士称。

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也对拉动消费提出了政策措施,即要创新金融服务,支持居民家庭首套自住购房、大宗耐用消费品、教育、旅游等信贷需求,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扩大消费金融公司试点。

除了消费外,改革是另一个“潜力点”。目前的经济形势下需要政府启动新一轮的体制改革,创造和释放新的改革红利,突破现有的增长约束。

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日前表示,预计政府将在一系列重要领域推动经济改革并加快改革的步伐。这些改革将涉及减少审批事项、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受限行业、财政和税收、金融、资源价格、资本账户开放、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社会保险、环保等多个领域。马骏认为,很多改革措施将有助于提振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潜在增长率,并使一些具体行业受益,也将提升资本市场的信心。

此外,近期以来,风险问题也被业界广泛提及。专家认为,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深层次资源错配与体制扭曲已经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下半年要搞好经济发展,尤其要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措施。下半年我国经济风险积累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风险;二是影子银行与监管套利风险;三是房地产泡沫风险;四是严峻的产能过剩风险;五是流动性泛滥的风险。此外,还需要做好流动性管理和通胀预期管理,继续关注“资金空转”可能给实体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每次调查中,业界对货币政策的感受都较为引人关注。本次调查显示,银行家货币政策感受指数(选择货币政策“适度”的银行家占比)为79.3%,较上季上升1.1个百分点,这显示货币政策的传导和市场对其的预期比较吻合。

“在目前去库存、压过剩产能,去杠杆化的大背景下,预计下半年宏观政策基调将是中性偏紧。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重申稳健的货币政策,这意味着央行货币政策走向宽松的可能性并不大,资金面总体将维持平衡状态,但不排除货币政策的预调微调。”业内分析人士称。(中国经济信息网)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