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仙海区始终坚持“民生优先、民生为重”的执政理念,把改善基础设施惠及广大群众作为工作重中之重,在努力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投入的同时,通过招商引资、政府补贴、群众集资等多种形式筹集资金,强力推进场镇风貌改造、农村人饮工程和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一大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难题,有效地破解了群众多年来迫切需要解决的“吃水难”、“行路难”。
针对场镇建设滞后、面貌破旧的问题,今年以来,仙海区加大资金投入,进行场镇风貌改造。按照川西民居的风格,对场镇的房屋屋顶和外墙风貌进行了统一改造,统一了商铺招牌,将水泥街道路面改为沥青路面,把人行道的旧水泥砖改为仿大理石砖,增设了盲道,电力、光纤等线路由露天改为地埋。同时,根据群众意愿,选择了香樟树、桂花树、摇钱树、发财树、天竺桂等名贵树木作为街道行道树,将人行道原先清一色女贞树改植为一街一种树,形成了一街一景,一街一色。通过改造大大提升了场镇风貌,有效地提升了人气和商气。
在加大场镇风貌改造的同时,仙海区将农村基础设施改善作为重点,结合各村实际,将群众迫切希望解决的难题作为重点,坚持“统筹规划,量力而行,分步推进”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改善群众生产生活难题。抗香村是一个严重缺水村,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困难。仙海区投入63万元实施人饮工程建设,打水井2口,修建可蓄50立方米的蓄水池1口,铺设供水管道850米,工程于今年11月竣工并投入使用,解决了该村及附近1500多村民的用水难题。
为破解村民出行难题,今年,仙海区把红豆岩至七曲村、长河堰村至洞子口两段路共4.9公里“断头路”列为村道建设重点,整合项目资金,并引导各方共投入227.8万元资金,将原先雨天泥泞难行、晴天凹凸不平的土路建成了3.5米宽的水泥路。村民们高兴地说,今后再也不会为出门发愁了。
与此同时,仙海区还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努力改善村民生产条件,大力提高土地生产能力。通过市区农发部门的支持,仙海区在石桥村实施了农发项目建设,新修排洪渠1000余米、泥结碎石路4.1公里,新建提灌站1座,整治灌溉渠3000余米、山坪塘6口,铺设输水小管网3.5千米。通过项目的实施,有效地提升了该村农业生产条件,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目前,该村已逐步发展成为蔬菜基地,蔬菜产业正成为村民增收的优势特色产业。(向玳生)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