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党政作为大竹县大兴冬春农田水利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2-12-24  发稿编辑:景秀丽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落实全国、全省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各项要求,确保高标准完成2012年度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大竹县采取多种措施扎实推进“兴水保粮”、农村水生态文明建设工程。

一是强领导,抓责任落实。成立由县长任组长,县委副书记、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的大竹县农田水利包括中央小农水建设领导小组,县水务局和项目镇乡还成立了专门的业务工作机构和技术专家队伍,切实加强项目实施的组织领导、综合协调、监督检查、目标考核。同时,逐级落实目标责任管理,做到目标具体、责任明确、任务落实。近日,大竹县委书记许国斌专门带领县委政府机关干部400余人来到石河镇炉山村水保项目施工现场,与当地干群一道参加义务劳动。

二是重规划,抓项目管理。聘请有资质的设计单位以该县石河镇、月华乡片区为核心,以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水源工程、灌溉排水工程为重点进行规划设计,着力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严格按照“先改后建、民办公助、先建后补”的原则和省厅批复的方案强力推进小农水项目建设,充分发挥受益农户的建设主体、投资主体和管理主体作用,加强项目的公示,广泛接受社会各届监督;工程现场落实专业监理人员全面负责工程质量,各用水户协会推选的质量监督员全程参与项目施工。

三是强氛围,抓舆论宣传。召开了县、乡、村、组“四级”动员大会,通过发放传单、悬挂标语、深入农户家中宣传等方式,全面深入地贯彻、宣传项目实施的相关政策、办法、要求和作用,引导群众广泛参与和支持项目建设。今年以来,全县农田水利成绩斐然,共新建蓄水池200口,整治病险水库4座,维修山坪塘220口,修复水毁335处,治理河堤1.5公里,治理水土流失25平方公里,解决安全饮水7万人。

四是重建管,抓机制创新。在小农水项目的选点上引入竞争立项机制,通过设立立项条件,对村组干部工作能力强、群众积极性高、愿意投工投劳的村组,优先安排项目;在项目建设上,坚持多方参与,共同推进,同时,坚持专业队伍施工和群众投工投劳相结合,充分保证了工程质量;在项目管理上,明确责任主体,由用水户协会制定工程建设和管护长效机制。现目前,重点水利工程土地滩水库前期工作加快进行,全面完成23个专题报告的编制审查批复及可研报告的编制工作并于12月中旬召开工程建设动员会,龙潭水库渠道配套工程有序推进,完成建设任务的60%,占年度建设任务的100%。

五是重投入,抓资源整合。整合涉水涉农项目“集”,将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商品粮基地建设、现代农业产业等涉农项目整合在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区,累计整合相关项目资金4276多万元;同时,加大财政“投”,县级财政预算已安排1400万元专门配套用于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区的打造;而且切实深化多元“筹”,发挥农村“一事一议”的作用,引导农村经济组织、农户投工投劳折资1758.35万元参与小农水建设;主动创新方式“管”,对于小农水资金实行“民办公助、先建后补”,严格实行县级报账,国家补助资金由县水务局设立专户,群众以投工投劳等方式投入的资金由协会建好专账、专款专用。现阶段,全县已新建和改造渠道67.6公里、新建和改造渠系建筑63处,整治山坪塘55处,新建蓄水池85口,累计完成专项项目投资2173万元,占建设任务的50.97%。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