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卓越、攻坚不止,因水而兴的千年古城成都在打造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进程中迈开了新的步伐。近期以来,成都市水务局以贯彻四川省城乡统筹、两化互动战略为契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突出创先争优、领先发展、共建共享,强化水务事业在打造中国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方面的基础支撑作用,树立加快实施“全域灌溉”“再造一个都江堰”的责任意识,坚持“民生优先、统筹兼顾、人水和谐、改革创新”的工作理念,突出“兴水”、“供水”、“节水”、“净水”、“治水”,不断提升行业保障能力。
现代水利大发展
通过加快实施全域灌溉治理,推进“鱼米之乡”建设。成都市目前已编制完成了《全域灌溉规划》以及4个全域灌溉试点县(市)规划。将组织整治都江堰、东风渠、人民渠、玉溪河等灌区水利配套渠道1558公里,清沟除淤6003公里,保障303万亩水稻的适时栽插;实现有效灌面新增2.96万亩,节灌新增22.28万亩,恢复改善灌面55.28万亩, 改造中低产田11.13万亩;年度完成水土流失防治42.64 平方公里,修复水毁156处。同时,有序推进周边山区、丘区抗旱能力二期工程,在金堂、青白江、龙泉、蒲江、双流等地完成微水建设目标。
饮水安全大改善
巩固区域城乡居民饮水保障成果,落实资金23.6亿元,敷设供水管网1000多公里,累计完成投资10亿元。抓紧建设各区市县的骨干水厂及配套加压站,按计划推进水厂及输水管网建设,完成饮水安全项目38处,使建设任务量超过50%,化解15万农村群众的饮水不安全问题。按时限完成了成都市自来水七厂一期项目可研批复和初设,争取尽快动工建设。加快推进都江堰市磨儿潭应急水源建设,严格按照计划时间,在6月30日完成主体建设并下闸蓄水。圆满完成重大节日、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供水协调保障。各地城市供水部门也全方位加强供水企业管理,努力提高供水质量和服务质量。
综合节水大效应
以节水型城市综合示范建设为指导,主动落实《成都市水资源管理条例》修订,认真做好饮用水水源保护,督促完善水源地巡查,健全落实信息联络。制定下发《关于加强中心城区地下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工作的办法》,严格规范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加强水资源费征收检查。上半年,已完成入库水资源费征收1183万元,超计划用水加价收费282万元,足额征收城市地下水污染处理费175万元。深入开展了以“兴水保粮”为主题的“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包括成都“城市节水宣传周”相关活动,大力开展创建“节水型企业(单位)”活动。现目前,成都市中心城区通过科学的软硬措施实施节水1373万立方米,企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8.94 %;10个单位完成水平衡测试,而且组织完成了污水回用、冷却水回用以及管网改造节水技改工程项目5个,在市内推广使用节水设备、器具7500多件(套)。
亲水环境大提升
以亲水利民环境建设为指针,结合全国、全省统一部署,加快推进中小河流专项整治,在市内组织落实中小河流建设工程21个,治理城乡河道71公里。陆续完成了府河、南河等4条河流67个下河排水口污水治理。相继开展了11项重大污水管网及调控设施建设,编制完成了成都市水功能区纳污能力核定和分阶段限排控制方案。全面开展了中心城区河道专项清淤。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截止目前,成都市173座污水处理厂(站)投入运行,污水处理能力达到231.86万吨每天,与去年同期相比,成都市已增加污水处理能力12.01万吨每天。结合有序开展河湖生态治理,编制完成了四川天府新区兴隆湖生态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并通过审定,而且还加快了锦江综合整治“两滩一岛”总体规划方案、“198”生态湖泊水系规划。组织完成了湔江河谷水生态廊道一期建设,全力打造群众活水公园、府南河沿线景园等公共绿地,补植沿河裸露绿地2万多平方米。
减灾防汛大跟进
切实推进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建设,完成项目投资5100万元,全面启动了全市洪涝灾害预测预警网络化管理。总投资1.3亿元,完成了10个区(市、县)水毁修复106处全长31.65公里。完成成都中心城区199条街道、33座隧道(泵站)1709公里的排水管网、3.07万余座进水井、检查井的管理维护,完成了80公里管道检测。完成了20座下穿隧道变配电系统的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检测和9座下穿隧道消防检测以及电气防火安全技术检测作业。正式启动总投资4000万元市级防汛物资仓库建设。成功承办了全省“5.12”防灾减灾大演练水上救人科目。推动了城市包括卫星城镇的防洪规划编制和实施,促进了城乡排洪能力的提高。深化排水监控系统二期建设,建设排水管网流量、液位监测子系统及排水管网应急指挥中心系统,完成了51个前端点位设备的安装及功能模块设置,为构建平安水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面对困难、砥砺奋进,展望明天,豪情满怀。成都市将全面借助天府新区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机遇,奋力赶上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城市的总体水平,在中西部乃至全国率先实现水利现代化。通过扎扎实实的“兴水利、防水害,让水利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深入实施好——全域灌溉水利配套建设、城乡居民饮水保障建设、节水型社会综合建设、城乡水环境综合治理和城乡一体防汛减灾“五大工程”,全面开创“兴水”、“供水”、“节水”、“净水”、“治水”新局面,不断增强水务部门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能力,勇于担当加快推进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历史使命!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