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省内外专家学者纵论四川“两化”互动统筹城乡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2-08-24  发稿编辑:景秀丽

 

编者按:昨日,在成都市召开的四川省“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理论研讨会上,以国务院参事、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牛文元为首的17位省内外专家就我省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深入研究探讨,进一步认清了我省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的重大意义,拓展了总体战略的思维空间,进一步明确了实施总体战略的重点,找准了关键环节。有专家认为,正发生在四川大地上的“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实践,是破解“增长停滞”魔咒,跳出“中等收入陷阱”怪圈两大世界性难题的有效途径,是新一轮发展周期突破严峻挑战的整体构想,是提升区域发展能级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在本世纪实现中华伟大复兴的全新实验。本报特刊载部分专家发言,以飨读者。

 

国务院参事、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博导牛文元教授:“两化”互动、统筹城乡破解两大世界性难题

“两化”互动,统筹城乡的战略意义主要有五点,可破解“增长停滞”的魔咒,跳出“中等收入陷阱”的怪圈,寻找缓解新时期主要社会矛盾的钥匙,实现全域一体化均衡发展与绿色发展和体现出“动力、质量、公平”三大发展元素的交集最大化。

要充分认识“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是战略设计和发展模式的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全面开拓,是新一轮发展周期突破严峻挑战的整体构想,是提升区域发展能级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在本世纪实现中华伟大复兴的全新实验。

四川提出“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是在新的历史机遇期,如何走出一条成功的发展转型之路,如何破解“增长停滞”魔咒,跳出“中等收入陷阱”怪圈两大世界性难题,可提供有效答案和总结出可供借鉴的经验。

四川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战略基点在于:一、实现四川在“自然经济、社会”复杂系统运行中的和谐高效,激发出在工业化城市化互动中的发展红利;二、维持全省在数量梯度、质量梯度、收入梯度与心理梯度上动态平衡;三、四川在全省区域内实现城乡一体,城乡、区域一体的最优协调与达到公序良俗的制度设计;四、要寻求四川在智能管理、社会良治、公平正义、宜居幸福的最高水平;五、大力提升四川的竞争力、知名度、国际性。

 

中央党校校委委员、科研部主任梁言顺:研究四川经验破解城乡二元难题

四川是我国最先探索统筹城乡发展的省份,尤其是成都的统筹城乡发展改革,让人耳目一新,深受触动。自贡通过退二进三,搬活了企业,搬强了产业,搬美了一座城市;泸州围绕优势产业白酒,做大做强了一个产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各地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四川呈现良好发展局面。理论界要跟踪新的实践,研究共性经验,研究四川破解城乡二元难题的做法。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经济学部副主任、博导吕政:工业发展条件改变西部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今年上半我国经济比去年同期增长7.8%,工业增加值增长9.6%,是10年来增长速度最低的半年。中国经济增长下行是暂时遇到周期性的矛盾还是必然趋势和经济增长的拐点?

中国工业化与城镇化还没有完成,人均GDP约5400美元,仍然属于中等偏低收入国家,经济持续较快增长还有空间。我国工业增长的客观条件已经变化,继续保持GDP年均增长10%左右,工业增长速度难以继续保持年均增长16%的格局。虽然中西部地区由于经济总量基数低,具有后发优势,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国的平均增速,但由于宏观经济环境是相同的,产品供求市场是统一的,经济增长面临的压力具有普遍性。

“十二五”时期,全国GDP年均增长7-8%,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10%比较适度。西部地区将高于全国平均增速,但要实现跨越式的高速增长也是困难的。

如何在保持社会稳定的前提下,实现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同步推进,不仅仅是户籍制度问题,更难解决的是城镇稳定的就业机会和建立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问题。促进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的经济基础和制度安排,主要应解决两大难题:一是城镇非农产业的发展,保障农村剩余劳动力有稳定的就业机会。二是为进城务工农民建立与城镇户籍人口同等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失业、养老保险金的跨省“漫游”机制。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司长孔泾源:“两化”互动、统筹城乡要在体制上创新

统筹城乡改革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要在体制上创新。要创新城乡经济体制、城乡公共服务体制以及城乡社会管理体制。

创新城乡经济体制要注重规划的统一性、指向性和严肃性。要确立城乡平等的财产权利和保护机制,如耕地、宅基地、劳动者权益保护等方面。建立土地、自然资源等城乡平等的要素交换关系和要素分配关系,建立土地、资本、人口等城乡间要素自由、合理流动机制。

创新城乡产业基础和组织形式,其中包括农业现代化与农地流动、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创新,小微企业成长与政策支持,信息化与三次产业的深度融合等方面。

在创新城乡公共服务体制方面,要注重城乡公共服务的广度与深度,着重要加强对山水林田路等国土整治,完善科教文卫体等公共服务以及水电油气房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要建立如公共支出、要素升值、国资转型、资产资本化、适度市场化等公共服务的需求增长与供给体制;同时还应注重公共服务的延伸供给与客观限界。

在创新城乡社会管理体制方面,要从组织包办转变为村民自治与村民大会、议事会、村委会、支委会的“四会”体制;从“为民做主”到“公民自主”,要从城乡居民自治的实践探索、习惯培育与经验积累上下工夫。要从全能政府到依法行政,要在审批制度改革、行政许可法贯彻、杜绝权力寻租等方面寻找突破口。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守英:总结成都城乡统筹试验经验向全省推广

四川要认真总结成都城乡统筹试验经验,把成都试验向全省推广。

工业化无法依赖外需,要考虑依托内需的工业化如何推进?土地供应趋紧张的背景下,土地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如何扮演角色?要考虑如何做到高速工业化、城镇化前提下,农业也现代化?要面临劳动力成本优势下降的局面。中西部地区下一轮的机遇,发达地区要以城市化为引擎,中西部地区以加速工业化为主,三化协调推进。

 

中央党校研究室巡视员、研究员曾业松:要吸引人、财、智、物向“两化”互动集聚

从世界发展规律来看,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新型工业化水平高低是国家发达与否的基本标志,当前,新型工业化经济的增长点要用足本国低端生产要素,转向同时用足别国高级生产要素;由利用本国市场,转向同时利用别国市场。让先进国家成为“中国创造” 要素供应商,让世界成为中国创新产品广阔市场,创造经济全球化新机遇。突破口是要创建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高端服务业平台,营造“磁场”,培育跨国公司,吸收全球先进技术、高级人才和高端资本等要素,发展创新型经济。

认识决定高度、能力决定速度,规划先行,“两化”互动,统筹城乡,要发挥引领作用,同步推进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建设宜业宜居的产业新城,时间上同步设定目标,空间上产城功能一体,避免就工业发展工业、就城镇建设谈城镇建设,形成“两张皮” 。

要吸引人、财、智、物向“两化”集聚。土地是牵动“两化”发展最敏感的神经,既要研究用地如何保证,为工业化、城市化提供支持,又要防止过度“房地产化” 误读“城市化”,认清土地财政的利弊。

要深化财税体制、收入分配等改革。要提升市民素质和技能,提高劳动工资收入,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杨波 鲍安华)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