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新华视点:全球粮价“高烧”会否带热中国?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2-08-21  发稿编辑:景秀丽

 

新华网北京8月20日电(记者黄深钢  林艳兴  王晖余)    受旱灾影响,全球主要粮食出口国美国、巴西、俄罗斯等国的大豆、玉米、小麦等减产,由此造成上半年国际粮价“高烧”,而我国近年来对进口大豆、玉米等作物依存度持续走高。本轮国际粮价“高烧”是否会传导到我国?会影响中国老百姓的“米袋子”、“菜篮子”吗?如何更好避免进口粮食“高位接单”、构筑本国的粮食安全防线?“新华视点”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国际粮价“高烧”,国内波澜不惊

近期以来,旱灾不仅在美洲大陆肆虐,还波及到俄罗斯。6月,俄罗斯农业部宣布将粮食生产预期从原有的9400万吨下调至8500万吨。

粮食减产,粮价开始“高烧”。美国农产品直接挂钩世界粮食市场,5月底以来,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玉米价格上涨约50%,大豆价格上涨近30%,均接近或突破历史最高水平。联合国粮农组织日前发布的一项涵盖55种食品的价格指数在7月份上涨了6.2%,是2009年11月以来的最大涨幅。

但近期记者走访我国多地发现,跟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米、面、食用油等商品价格在国内市场仍波澜不惊。

在杭州市拱墅区一个小区的粮油店,大米贵的卖到一斤4.5元,便宜的1.8元,店主林老板说,“米、面价格最近没什么变化”。南昌贤士湖农贸市场实信粮油店店主曹小龙则表示,最近油涨了一点,“5升装的金龙鱼调和油,3个月前每桶卖63元,现在批发价都已经是这个价,零售涨到了71元。”

据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今年以来,老百姓最关心的全国米、面、食用油等呈现整体平稳、微幅上涨走势:籼米与年初相比,价格上涨3.6%,而面粉价格一直较为稳定。

有关专家指出,国内粮价平稳的基石是粮食生产“九连增”的好形势,使我国主要口粮稻米、小麦自给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

江西省粮食局调控处处长辛洪光说:“我们连年丰收,美国粮食减产对我们市场粮食供应和价格稳定影响不大。”他介绍说,不包括中央储备,江西省、市、县三级的地方储备,仓库里就有粮食23亿斤。正在进行的早籼稻收购中,江西各类粮食购销企业8月10日已收购30.5亿斤,比去年同期多收13亿斤。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