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九洲杯”第三届青少年机器人活动暨2012亚洲机器人锦标赛中国区选拔赛开幕式在绵阳举行。来自全国16个省4个直辖市的330余支代表队、近800余名机器人“发烧友”将在此同台竞技、相互切磋。
据悉,本次比赛内容涉及VEX机器人、BDS机器人、人形机器人、迷宫机器人和模拟机器人等五种机型机器人,分为小学、中学、大学三个组别。大赛按照S(科学)、T(技术)两类分组进行,五种机器人比赛均设有冠亚季军。其中,BDS机器人工程挑战赛——四方战斗以及有大学生组参赛的VEX机器人工程挑战赛还增设了S组和T组纯手动阶段冠亚季军、最佳发明奖、最佳判断奖、最佳科技奖等奖项。在本次大赛中胜出的代表队将代表中国参加第三届亚洲机器人锦标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发展的第一动力。”谈及举办此次大赛,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绵阳师范学院党委书记苏智先教授称:“绵阳师范学院之所以积极倡导并牵头主办本次机器人大赛,旨在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协同创新’的精神和此前不久全国创新大会所提出‘到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这一战略目标,以其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积极搭建一个高水平的科技交流平台,激励青少年对科技的热爱,激发他们的科技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实践能力,进一步促进科技教育资源共享,努力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
延伸阅读
700余项学生发明专利 见证绵阳师范学院创新力
这一瞩目成就,来自地处绵阳国家科技城的绵阳师范学院:
在高手如林的世界VEX机器人大赛中,绵阳师范学院代表中国高校浩荡出征,一举战胜了来自美国、英国、德国等著名大学的代表队,连续两年摘取冠军,创造了赛事的纪录,为中国高校乃至整个国家赢得了荣誉。
目前,学校共立项学生科研课题935项,结题863项;学生在各级各类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原创作品2000余篇(部);从2010年起,每年学生申报专利数量在200项以上,学生拥有发明专利700余项……
盖非常之功,必非常之举。这一非凡成就,源于绵阳师范学院的创新教育:从2003年,在我省高校中先人一步地设立“大学生创新奖”,到2007年成立“大学生自主创新设计中心”;从2008年学校建成“中国科协创新工作室”、“四川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基地”,到2011年“中国创造学会实验基地”和“亚洲机器人联盟教育培训基地”双双落户该校,近年来,坚持不渝地实施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绵阳师范学院可谓成就斐然。
也正是在这一理念之指引下,在去年11月25—27日由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发明协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等联合举办的第三届“全国普通高校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决赛中,面对高手云集的全国210多所大学,绵阳师范学院21名学生组成的代表队同样一举获得“恩欧希教育信息化发明创新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9项和优秀专利单项奖2项,成为赛场上一匹令人瞩目的“黑马”。而也正是在这一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下,近九年来,绵阳师范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连续8年被评为“四川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绵阳师范学院这一成功探索,不由得让人想起了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才”这一精彩论断。其成绩值得肯定,其未来值得期许!(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任毅)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