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地虽然发展路径不同,但都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区位条件等进行特色产业定位,实现了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互动发展。”7月30日,游仙区委常委会上,参加全省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战略工作会议归来的游仙区委书记丁湘,这样描述参观学习带来的强烈感受。
先进地区发展路径引发的思维冲击波,激荡着游仙决策者头脑。自岁末年初,新一届区委提出游仙建设新型工业集聚区、两化互动样板区、城乡统筹示范区、现代城市宜居区和城东商贸物流新中心“四区一中心”的战略构想;5月,省第十次党代会将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作为全省发展战略——互动、统筹、协调等科学发展的鲜明理念,在省、市、区实现了高度契合。
作为绵阳科技城核心层、川西北丘区、产业基础薄弱地区,游仙如何互动?怎样统筹?是否协调?开局之年,棋过中盘,游仙“两化互动”在克难中奋进。
如何冲破发展空间困局?
游仙路径:因势利导,科学规划,拓展发展空间。
现代产业强调集中集约发展。游仙地处川西北丘区,城区龟山、富乐山、老龙山、青龙山的天然分割,使游仙既具山环水绕的自然韵味,同时也对城市建设及产业发展形成了相应阻隔。而近郊地势相对平缓的欧家坝、沈家坝、黄家坝、游仙坝……从建区伊始就成为游仙开发建设的前沿地带。近20年过去,近郊坝区开发建设已近饱和,游仙产业发展路在何方?!
顺应山水格局,拓展发展空间。游仙树立“顶层设计、全域规划”理念,按照产业园区化、园区城镇化要求,因地制宜作好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组织保障等规划。通过“东转西承、南拓北伸”,拉伸城市发展框架。到去年底,游仙城区面积已达21平方公里。另一方面,该区依山就势,将规划面积36.88平方公里的游仙经济开发区分为南、北、东三区,即在小枧、建华,依托航空新城及绵阳环保产业园,建设20万人的城南组团;在石马、东林,依托绵阳电梯产业园、军民融合产业,打造10万人的城北组团;在新桥、魏城,依托雅化工业园、中小企业工业园等,打造两化互动特色园区。“一区三园”的分散聚合设计,既便于统筹产业发展,又可避免重复建设。而三个产城新组团通过城市快速通道连接,与沈家坝、开元场一代的主城区构建起“一中心三组团”的产城园城共同体,从而实现“建园区”与“造新城”同步演进。
小枧沟镇五里梁曾是块种点杂粮、长些杂草的旱山坡,最高落差近30米。而随着绵遂路、绵盐路、二环路建设改造,以及城南新区、航空新城建设发力,地处核心地带的五里梁区位优势凸显。游仙区将五里梁作为拓展产城空间的重要增长极,高水平编制经济开发区南区23.38平方公里总体规划和14.72平方公里控制性详规,将园区分为南部环保产业集中发展区、中部航空科技产业园及综合服务功能区、北部生态休闲居住区三大板块,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以城镇化促进工业化。目前,五里梁跌宕起伏的山丘已被推平成数千亩的大平坝,纵横交错的黑化道路勾勒出园区发展轮廓,15个先期进驻项目正加紧建设,其中保和富山10万吨再生铜熔炼、鸿琪新材料可望于年内投产。
如何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游仙路径:集中集约,开发开放,转型升级产业。
“两化”互动、统筹城乡需要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尽管该区工业总产值已由建区时几亿元增长到去年的140多亿元,但由于缺乏带动力强的“旗舰型”企业,快速壮大经济总量必然乏力;由于三产相对滞后,经济发展质量难以提高;农业现代化程度低,农民增收也缺少支撑。
工业为先,工业为大,成为游仙实现跨越发展的现实选择。该区以“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为导向,大力改造提升节能环保、新材料及电子、机械及汽车零部件、食品医药4大优势产业,重点支持扎根型成长型效益型企业做大做强,鼓励有前景有效益的中小企业发展壮大。东材、兴事发、丰泰、开磁、雅化等扎根型企业通过技改扩能、多元发展,正实现由“亿元企业”到10亿、20亿、50亿元企业的能级跃升。全区规模以上企业77家,其中亿元级企业近40家。工业占游仙GDP比重53%,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9%,工业化率提升到39%。1-6月,游仙完成工业技改投资11.6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2.6亿元、增加值21.5亿元,产业、企业、园区“三倍增”呈加速态势。
开发开放、招大引强,成为游仙加速壮大经济总量、优化经济结构的优选路径。抓住沿海产业转移机遇,游仙大力实施“开放兴区”战略,区委书记丁湘、区长罗蒙坚持奋战招商一线,确立“投资强度不少于150万元/亩、政策优惠幅度与税收承诺挂钩、根据建设进度分期供地”等招商准则,实现项目升级入园。保和富山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红星美凯龙家居建材城、奥迪EA888汽车发动机缸体、中油天能油气开采专用设备等大项目相继落户游仙,引领产业转型升级。而通过产业链招商,南区以保和富山为龙头的绵阳环保产业园、北区以科莱电梯为代表的绵阳电梯产业园、东区的雅化工业园等特色园区,加快了项目向优势产业链上下游的集聚。其中今年5月集中开工的保和富山等20个重大工业项目,总投资达109亿元,全部建成后可实现年销售总额346.9亿元、创税收14.5亿元。
三产发展一直是游仙经济的短板。通过工业用地配套商住功能,将工业、仓储等产业用地与一定比例的办公、商业功能混合使用,既防止了城市“空心化”,又通过城镇集聚要素资源,优化了产业发展生态。在今年3月举办的老龙山桃花会上,红星美凯龙家居装饰城、川北汽车城等总投资60多亿元的三产项目集中签约,其投资额度之大、规格之高、涵盖面之广,将极大改善游仙“三产短板”的被动局面。
如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
游仙路径:夯实基础,提升产业,城乡一体发展。
“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关键之举是改革突破,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体制障碍。”——全省工作会上,刘奇葆书记如此强调。
打破城乡二元结构,首先要从基础入手。游仙坚持以规划为引领,按照“串珠成线、合线连片、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思路,首先将绵梓、胜忠沿线魏城、新桥、街子、忠兴等6个乡镇33个示范点作为“破发点”,通过构建统筹型捆绑式投入机制,整合农发、水利、交通、新农村建设等项目资金,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基础建设。
2.5亿余元的“强化营养”,使示范片面貌焕然一新。目前,游仙区以街子、忠兴、魏城、新桥为核心的74.5平方公里的新农村示范片已基本形成。街子现代农业示范园基本实现“全域灌溉”及100%的村通水泥路,园区内高中产田占比85%以上;魏城现代农业示范园已招商流转土地9800亩,引进业主25个。今年,游仙还将成片打造新桥镇新跃村等5个农业综合示范片,高标准启动建华乡石垭村等8个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及街子乡岳家村、魏城镇花庙村2个新农村综合体。通过示范带动、扩点、连线、成片,管好用好提升重建的学校、卫生院、村级活动中心、乡级便民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缩小城乡差距,实现统筹发展。
统筹城乡的重要前提在于生产要素实现城乡间的自由流动。游仙区通过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吸引市场主体投资农业、鼓励农民变土地资源为资本,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效益。该区去年流转土地近10万亩,引入涉农企业52家、培育大户157个,带动5000多万元民间资金投入农业发展。业主租地经营、土地折价入股、生产经营合作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蓬勃发展。全区183个专合组织注册资本9600万元,带动农户10.6万户,户平年增收1.2万余元。全区农业呈现出空间布局上以新农村示范片为核心,近、中、远郊分层发展;生产形态上土地向大户集中、产业向基地集中;生产组织上“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推陈出新、农民变身为股东或产业工人等现代农业的新景象。(杨竹梅)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