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晚,京港澳高速17.5公里处,150名农民工不顾自身安危,在黑暗冰冷的洪水中伸出温暖的双手,将200多名被围困乘客成功营救到安全地带。这群参与救人的农民工中,有56人是我们四川籍兄弟姐妹,其中46人是南充人,10人是遂宁人。四川人,再次成为这曲人间大爱的生命赞歌中格外有力的一道音符。(据7月30日四川新闻网)
参与救援的四川农民工李川南在接受四川新闻网采访时说的一段话让人感慨良多:“我们去救人的时候他们提钱,问多少钱一个人?我们就说我们不是来要钱的,我们是来救人的。救人是应该的,谁会忍心看着一条人命在自己眼前没了!他们当时就跟我们道谢了,我们已经很开心了。现在他们又组织回来看我们,还带了礼物,这太客气了,他们工作那么忙!”
应该说,从李川南和媒体的真情对话中,我们读懂了什么是大爱无疆,什么是真正的英雄。有媒体用“中国良心”来称呼这150名农民工,这个称号的光荣,他们完全当得起。
参与大营救的56名川籍农民工挺身救人而毫不顾及自己的生命安全,在他们身上,体现了大灾大难临头时川人不苟且不退缩见义勇为的优秀素质。现在人们常常在谈论“良心”。什么是“良心”?比照李川南们的行为,就是把大义和大爱看做自己的本分,不思量、不权衡,一切源于内心道义的指引,那就是说,没有理由不这么做。“应该的”——话语简括而意蕴深厚,这轻轻带过的一句话,却重于泰山。李川南们言行中的义利之辨,体现了川人的本色。
对于暴雨中舍身救人的56名川籍农民工来说,他们的行为绝不是一时冲动。在经过了2008年的“5·12”汶川特大地震之后,四川人民更加珍惜“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民族大义,更加懂得知恩图报、奋发有为,更加渴望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人。从这一意义上讲,56名川籍农民工是四川人的代表,他们的义举,正是四川人民感恩戴义、涌泉报德精神风貌的真切写照。
如何让“中国良心”的“最美精神”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完善的动力,是值得我们每个人认真思考的问题。我们不能只是停留在为这些农民工优秀品质感动的层面,还应当认认真真学习他们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高尚情操,乐善好施、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挺身救人,不图回报的无私情怀,弘扬正气,勇于担当的崇高精神。(李琼会)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