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绵阳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工作启动后,参保居民即将领到一张属于自己的社会保障卡。7月30日,记者从市政府第15次常务会议获悉,《绵阳市社会保障卡项目建设方案》已经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
据了解,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了推行社会保障一卡通,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卡发放数量达到8亿张,覆盖60%人口的目标。根据省下达我市的目标任务,我市“十二五”期间发卡目标任务为320万张,其中今年目标为80万张。该卡由国家统一规划设计,各级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发行,通过劳动保障信息系统管理,方便广大用人单位和从业人员、离退休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办理社会保险、劳动就业等相关社会事务、全面记录公民相关信息的电子凭证,被国务院列为具有与身份证同等地位的IC卡,集社会保障功能与银联卡功能于一体。
该《方案》指出,2012年开始发卡(先在五个传统险种上试行),并在社会保障、医疗就诊、金融支付等领域推广使用;2013年底前,建成市级社会保障卡信息管理系统;2015年底前全面完成320万张发卡任务。社保卡发放范围是,我市范围内参加社会保险的在职人员、离退休人员、个体参保人员、失业登记人员。全市统一规划制作,分级发行,分批发行,先城市后农村。
该卡卡面和卡内均记载了持卡人姓名、性别、公民身份证号码等基本信息,卡内主要记录持卡人社会保险缴费情况、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信息、医疗保险个人账户信息、职业资格和技能、就业经历、工伤以及其他政务扩展应用等方面信息。持卡人可以凭卡跨市、跨省办理异地领取养老金、异地就医、社会保险关系转移等业务。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郑德千告诉记者,首次向社会公众发放的社保卡实行免费,因丢失或损坏需要补办的,根据物价部门批准的收费标准收取成本费。现行使用的医保卡将会向社保卡逐渐过渡,实行一卡通。(记者 马新友)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