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旬,在四川乐山峨眉山市,已是盛夏时节。17日上午不到10时,本网记者驱车赶到胜利镇金丰果蔬批发市场,眼前已经是一片忙碌景象。市场内外,停满了大大小小的货车,到处是贩卖蔬菜的农户在整理一筐一筐的蔬菜,有现摘的茄子、黄瓜和苦瓜等时令菜品,看上去既新鲜,卖相又好。买卖双方成交后,这些蔬菜就会源源不断运往外地,成为人们餐桌上的佳肴。
本网记者走近正在整理的蔬菜前,指着上好的苦瓜问批发价多少钱一斤,整理蔬菜的农民回答:“2块5一斤。”同样质量的苦瓜在成都东郊菜市场应该在3块5左右一斤。这里,不仅集散着本地蔬菜往外销,也有外地蔬菜运到这里进行交易,现场就有云南元谋运来的30吨新鲜玉米棒子等待买主。
这个批发市场是峨眉山金丰农产品种植营销公司建起来的。金丰公司是一家集蔬菜种植、开发、仓储、营销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产品种植营销公司。据总经理许泽晴介绍,每天这个批发市场上仅是卖出的本地水果蔬菜就达1000吨以上,主要销往四川、重庆。金丰公司一方面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链接模式,支持蔬菜产业实施“生产基地化、种植规模化、销售品牌化”,另一方面,通过这个批发市场,让专合社及其他当地农民可以选择更好的价格卖出自家种出的果蔬产品。
走出批发市场,许泽晴带领本网记者参观让公司颇为自豪的3000吨气调库。2009年,由于建设气调库,公司资金捉襟见肘,农行贷款500万元,解了燃眉之急。气调库建成后,蔬菜水果等农产品就可以实施“旺储淡供”,并依托该公司建渠道、树品牌,使蔬菜的基地化生产与品牌化销售无缝对接,有效解决农民丰产不丰收问题,解除了菜农种菜的后顾之忧。工作人员打开气调库,一股凉气扑面而来,与外面的炎热形成强烈的对比,气调库温度一般控制在3—4°C,去年秋冬季节摘下的果子储存在里面,看上去颜色很新鲜,轻轻摸一摸,还很硬朗,水分很足。
金丰公司的蔬菜基地就在符溪镇,每天出菜300吨左右。许泽晴是符溪镇本地人,也是农民出身。他说,峨眉山市气候宜人,土地肥沃,由于采用水旱轮作种植模式,既有利于保持土壤肥力,防止板结,又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和病毒的控制,尤其适宜种植蔬菜。
天时地利,让许泽晴与蔬菜结缘。站在田埂上,远远望去,基地一片一片碧绿的菜地尽收眼底。农民们的小楼就在离菜地不远处,一幢连着一幢,就像城里的别墅。
在符溪镇战斗村三组的蔬菜收购点,有许多附近和远乡的农户正在整理当天凌晨摘下的蔬菜。据许泽晴介绍,蔬菜收摘时节一天需要五、六百人整理蔬菜。由于劳动强度不一样,村民日工资从50至200元不等。
金丰公司专合社战斗村四组村民许泽农说,他种菜10多年了,现在种了10亩地,茄子、苦瓜、黄瓜、丝瓜,品种还不少,忙时要请四、五个人帮忙,去年收入达10多万元,家里早就盖上小洋楼啦。钢铁村一组的丁小江虽然不是专合社农户,但靠着金丰公司,他帮忙装箱,一年能挣2万元,加上卖菜的收入,少说也有6万元。在蔬菜收购点,本网记者看到其中有很多妇女在整理蔬菜装箱,甚至还有70多岁的老年人。有一位老人说,她靠蔬菜装箱这份零工,一年也能挣1万多块钱呢,挺满足的。
据农行峨眉山市支行副行长张定武介绍,金丰公司这种链接模式,有利于农行更好地服务“三农”,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目前,金丰公司在农行贷款余额达3500万元。峨眉山金丰蔬菜专业合作社在峨眉山市4个乡镇、21个村发展7650户农户,建立核心基地2.5万亩的基础上带动其他14个乡镇7万亩蔬菜种植,拥有32个农资配送点,实行统一技术规程、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指导思想、统一农资配供、统一商标销售的“五统一”经营模式,成为全省最大的蔬菜专合组织。2007年9月至今,金丰公司连续三届被评为四川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张定武说,金丰公司不同于其他农业产业化企业,经过多年的探索,金丰公司创造出了“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拥有从产品研发,农业技术服务、农资配送、种植生产、储运和销售完整的产业链。公司负责投资和经营,合作社负责技术质量,农户负责提供土地和种植,从种子、肥料等农资的统一采购、配送到蔬菜成熟销售,金丰公司进行全过程监督和控制,使其具有了较为明显的经营优势。虽然金丰公司为纯流通性农业企业,但不可复制模式让公司的前景一片光明。
目前,金丰公司拥有自有创国家级和省级无公害蔬菜品牌各6个,拥有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近5万亩,订单种植户逾万户,主要分布在四川峨眉山市、攀枝花市、阿坝州和云南景洪、大理等地。仅在峨眉山市就有露地蔬菜种植基地(大棚基地)和高山反季节蔬菜基地各2万亩,种植户9500户,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蔬菜种植带。据悉,2011年,金丰实现销售收入2.9亿元,净利润1289万元。公司销售网络遍及北京、上海、成都、重庆等十多个大中城市,市场前景十分看好。(新华网四川频道)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