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2011年四川获17亿元生态补偿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2-02-22  发稿编辑:景秀丽

 

《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明确,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研究制定《生态补偿条例》。通过提高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支出标准及转移支付系数等方式,加大中央财政对重要生态功能区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建立省级财政对省以下生态补偿转移支付体制。进一步完善青海三江源、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生态补偿试点,启动祁连山、秦岭-六盘山、武陵山、黔东南、川西北、滇西北、桂北等生态补偿示范区建设。

四川将如何守好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昨日,省环保厅厅长姜晓亭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我省正通过“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财政转移支付”和“岷江沱江流域实行跨界断面水质超标资金扣缴制度”,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来加强对黄河源头、长江上游的生态环境治理。

补偿

为环保提供更多的动力

华西都市报:姜厅长,您能不能介绍一下生态补偿机制的概念,以及它的作用。

姜晓亭:生态补偿机制包括由生态系统服务受益者向生态系统服务提供者提供因保护生态环境所造成损失的补偿,还包括由生态环境破坏者向生态环境破坏受害者的赔偿。有些地区,可能因为涉及环境保护,而被限制发展工业,导致地方经济相对落后;还有一些地区,可能因为牺牲自身的环境,来促进其他地区经济的发展——对于这两种情况,国家财政就对它们进行补助。生态补偿体现了社会的公平、和谐。

数字

去年四川获补偿17亿

华西都市报:我省生态补偿机制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其表现形式?

姜晓亭:我省的生态补偿主要体现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财政转移支付”和“岷江沱江流域实行跨界断面水质超标资金扣缴制度”两方面。其中,“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财政转移支付”是指国家对阿坝、甘孜、凉山、绵阳等地区的国家财政补偿。去年,国家共拿出17亿,对上述地区进行转移支付。这笔钱,70%用于生态环境保护,比如说退耕还林还草等方面。而剩余的30%,则用于当地民众改善民生。今年,国家对上述地区的财政补助,也将达到12亿。

措施

扣缴资金用于下游治污

华西都市报:能不能介绍一下“岷江沱江流域实行跨界断面水质超标资金扣缴制度”?

姜晓亭:去年9月,省政府提出在岷江、沱江流域试行跨界断面水质超标资金扣缴制度,这其实也是生态补偿的一部分。因为如出境水质超标程度大于入境水质,将扣罚当地政府的资金用于补偿下游治污。但生态补偿机制还有其他的补偿形式。比如说,紫坪铺水库是成都市重要的饮用水源供应地,它的存在限制了上游阿坝州的工业发展。于是成都在金堂县划出了一块区域,来发展阿坝州的工业,这就是成阿工业园区。通过异地发展工业,阿坝州也得到了相应的生态补偿。(新华网四川频道)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