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为深入贯彻落实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精神,充分发挥人大的监督职能,积极督导政府导政府“依法行政、主动作为、为民谋利”的主动性、能动性,绵阳市龙门镇召开了五届人大主席团第十八次会议,采取“三个坚持”的方式,审议了政府工作报告,为政府工作“望脉”、“切诊”、“开方”、“送药”。
一是坚持问题导向,“找病”、“开方”。7月2日,龙门镇人大召开了主席会议,分别审议了《2019年上半年龙门镇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贯彻落实环境保护法及“散乱差”环境整治情况》、《贯彻落实全面推进河长制情况》的报告。采取“根据主题找问题,结合问题定主题”的方式,对政府工作报告实施“望脉”、“切诊”,“找病”、“开方”。提出了预算收入比较薄弱、环境整治还存在着“垃圾乱丢乱扔、房屋乱搭乱建,车辆乱摆乱放”等问题。建议镇人民政府在下半年要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引进大型的健康的企业入驻,加强招商引资,促进财政收入;严格落实“平时巡查,定期检查,严格督查”制度,紧紧围绕“绿化环境,美化乡村,和谐共建”这个主题,加强环境保护和河道治理工作。
二是坚持民生导向,为民仗言。民生的焦点,就是工作的重点。在审议报告中,龙门镇人大主席团坚持紧扣民生这个主题,做到“三查”,既,查政府报告是不是以民情为核心?资金投入是不是以民生为倾斜?决策方式是不是以民意为基准?
建议镇政府下半年财政预算开支的重心要进一步向民生偏移,坚持民心导向,多为群众谋利益谋福利;在环境整治中要把“污水处理,河道治理,垃圾中转”作为重点,确保群众生活有一个好环境;加强河道安全防范治理工作,在龙西堰龙门学校段,加设警示牌、防护栏,确保学生安全。
三是坚持法纪导向,“敲钟”、“震虎”。会前,主席团成员进一步学习了《环境保护法》、《财政预算法》、《关于全面推进河长制的意见》等法律法规。会中,主席团结合平时视察、走访,依法逐段逐句进行审议,对镇政府上半年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同时,采取“敲钟”、“震虎”的方式,为政府打“预防针”,要求镇政府在下半年工作中要进一步落实帐目公开制度,严格财政审批手续,在财政预算执行上继续坚持“党委领导、人大监督、公开透明、群众知晓”的原则;进一步加强水质污染的清查清理,建立“重宣传、严管控、常治理、定责任”的长效工作机制,防止河道污染;加强监督管控,健全巡察、检查、排查机制,加强乱搭乱建和环境治理的整治力度,为建设美丽乡村做贡献。(龙门镇人大谢清泉)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