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区卫生工作中,涪城致力于服务手段和服务模式的创新,以灵活多样的服务应对社区群众服务需求,切实发挥社区卫生健康“守门员”作用。
一是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涪城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创造性实行进机关、进军营、进学校、进社区“四进”活动,有力地推进了社区卫生向纵深发展。今年以来,社区中心共组织医护人员300余人次,深入鼓楼社区、红星街社区、解放街社区等5个社区30余次;深入区政府、区委、区人大、区政协等15个机关部门5次;深入辖区军分区、武装部2次,共发放健康宣传资料2万余份,义诊8000余人次。同时,中心将健康服务带进“绵阳市特殊教育学校”,免费为聋、哑残疾儿童作健康体检,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有力提高了社区卫生服务的覆盖面。
二是变定点服务为上门服务。在社区卫生工作中提出“户户拥有自己的家庭医生,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口号,组建社区家庭医生和健康顾问团队,免费上门为居民提供专家健康咨询、预约诊疗、双向转诊等便民服务,提高了居民的满意度。目前,社区共组建了家庭医生和健康顾问团队48个,对口服务家庭52200户。今年以来,家庭医生和健康顾问团队共举办大型宣传和义诊活动30余次,悬挂各类宣传标语40余幅,发放宣传资料2万余份,设立宣传栏10余处。
三是变等待服务为限时服务。高度注重社区卫生服务的“时效性”,强调社区卫生服务的速度和效率,要求社区卫生工作人员下社区、进家庭的时间不得超过15分钟,确保社区群众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得到及时满足。
四是变固定服务为延伸服务。本着“以人为本”理念,在社区卫生工作中敢于打破常规,不断拓展服务项目和服务群体,深化社区卫生服务内涵。如在65岁以上老年人保健中,除常规检查 “血脂”项目外,还增加了“高密度”、“低密度”、“总蛋白”等非常适合老年人心脑血管系统预测的指标,有利于对疾病的详细诊断,指导临床用药。同时,将65岁以下的下岗失业社会人员、自愿来社区中心体检人员一并纳入社区管理,扩大了服务人群,延伸了服务范围。
五是变常规服务为爱心服务。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要求工作人员将社区居民当成身边的亲人,经常性组织“党员义务服务队”送医送药上门,做到“动之以情”;同时,对于社区残疾人、低保人群、有困难人群,按照相关政策,实行“十二免三减半”,尽量为其减轻医疗压力,做到“施之以爱”。(王辰至)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